我们现在说的昆虫,指的是昆虫纲的虫子。昆是“后代”“众多”“各种各类”的意思。有人将“昆蟲”写成“昆虫”以“虫”为“蟲”的简化字,严格地讲这二者是有差别的。“虫”虽为“蟲”异体字,但它属于象形字。是依据蛇的大头以及弯曲的外形所造,也就“虺”的古字。
从水栖的浮游,蜻蜓,到我们周遭很常见的蟑螂,蝴蝶,蚂蚁,都是昆虫。但是像蜈蚣,蜘蛛,螃蟹,虾,蚯蚓,蝙蝠,蛇,蛙,蛤,蚵等虽有虫子边,却不属于昆虫。回虫,鞭毛虫,变形虫等,名字虽然也有虫子,但并未具备昆虫的基本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两对翅和六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通常具两对翅。一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种。
下面就是我们给大家大家介绍一下常见昆虫种类:
常见昆虫种类:
① 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虫”。它们的前翅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因此能够保护内脏器官。体型的变化甚大。此类昆虫的适应性很强。有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粪食性等。
鞘翅目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
比如:各种叶甲、花金龟、步甲、虎甲、阎甲、葬甲、粪金龟等。
② 膜翅目
膜翅目昆虫特征明显,包括嚼吸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本类群分布很广,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比如:蚁类和蜂类。
③ 半翅目
半翅目昆虫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有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其腹部有臭腺,遇到敌害会喷射出挥发性臭液。
比如蝉等
④ 蜻蜓目
蜻蜓目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却比较常见,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捕食性生活。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比如:蜻蜓,豆娘()
⑤ 直翅目
直翅目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分布很广。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它们分为触角较长的螽斯类,和触角较短的蝗虫类。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斯。
比如:螽斯、蟋蟀、蝼蛄、蝗虫等。
⑥ '鳞翅目
鳞翅目是昆虫纲中仅次于鞘翅目的第二大的目,由于身体和翅膀上被有大量鳞片而得名。主要分蛾类和蝶类,共同识别特征是虹吸式口器,由下颚的外颚叶特化形成,上颚退化或消失。完全变态。体和翅密被鳞片和毛。翅二对,膜质,各有一个封闭的中室,翅上被有鳞毛,组成特殊的斑纹,在分类上常用到。少数无翅或短翅型。跗节6节。无尾须。全变态。
鳞翅目幼虫多足型,除三对胸足外,一般在第3~6及第10腹节各有腹足一对,但有减少及特化情况,腹足端部有趾钩。幼虫体上条纹在分类上很重要。蛹为被蛹。成虫一般取食花蜜、水等物,不为害(除少数外,如吸果夜蛾类为害近成熟的果实)。幼虫绝大多数陆生,植食性,为害各种植物。
蝴蝶是一类日间活动的鳞翅目昆虫,通常可以从它们明亮的色彩和棒状的触角,以及它们休息的方式为四翅合拢,树立于背上来辨别。蝴蝶的后翅基部扩大而有力,在飞行时支持并连接着前翅。
蝴蝶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等阶段。幼虫多以植物为食,成虫则 以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蛾类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类群,占到鳞翅目种类的9/10左右。蛾类的外观变化很多,难以作一般描述。大多数蛾类夜间活动,体色黯淡。也有一些白天活动,色彩鲜艳的种类。不过,蛾类触角和蝴蝶有所区别,它们没有棒状的触角末端,而是呈现丝状、羽毛状等其它样式。另外大多数蛾类的前后翅是依靠一些特殊连接结构来达到飞行是的翅膀连接的翅缰和翅轭的存在,使得蛾类和蝴蝶有了更多的区别方式。
⑦ 双翅目
双翅目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为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比如:️蚊、️蜢、蚋、虻、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