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晨读感想-《每天最重要的两小时》

最近一段时坚持早起,其实就是7点半起床。跟小灶群里5、6点就起床的小伙伴不能比,但是比我自己以前赖床一上午啥都不干要好太多了。最起码下午上班之前能至少能利用上午的时间做4个番茄钟,我自己也很惊讶,这两天还翻译了一篇英文博客,读了几篇“Learning how to learn”后面的阅读材料。只是早起,就给我一种每天好像多了好多时间的感觉,那这些多出了的时间怎么利用呢?

  • 认清抉择点

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把事情按照优先级排好顺序。5月3号结束考试,回家以后我在书桌前坐了一下午一晚上。之前为了备考,我把好多事情都留到考试之后,心里满满都是对未来学习的期待,一番干劲儿把心里涨得满满的。然而真的考完试有了大把时间,想做的事情太多,我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小灶群里大家推荐的书好多还没读,这个读书方法那个时间管理法还都没试过,自己还要安排翻译的学习计划…… 如果是以前,我肯定会一会儿做做这个,过两天又去做点别的,看似每天都很忙,但是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但是这次,NONONO!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精要主义”“优先级”,几个晨读里反复出现的概念点醒了我。先画了个思维导图,看看自己想做的事情到底都有哪些;然后又按照“四象限”把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好;从里面挑出一部分安排到5月份的学习计划。PERFCT!

  • 管理心理能量

自控力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有限的资源需要好好安排利用,才能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我是早上起来效率最高精神最好注意力最集中,所以早上第一件做的事情是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这是我给自己安排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我最想学好的一门课程。完成这项之后才是晨读、翻译、或是其它活动。

  • 用走神激发创造力

Oh my god! “Learning how to learn”第一课里就介绍过“Diffuse Mode”,也就是“发散模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芭芭拉·欧克利(就是《学习之道》的作者)认为人有两种思考模式:集中模式和发散模式。

左边是集中模式,右边是发散模式

集中模式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最常见的学习方式,就是番茄钟集中精神的25分钟,或者是“心流”。在集中思考模式里,我们更倾向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来解决相似的问题,比如你学过乘法,现在你要运用乘法公式来解应用题。看一下上面的类比图,芭芭拉·欧克利把思考的方式比作弹球游戏。在集中模式下,弹球(也就是我们的想法)被限制在几个柱子(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

而发散思考模式通常是在大脑放松的状态下进行的,可以是洗澡、散步、听音乐甚至睡觉的时候。人们更多利用发散模式来解决新问题,因为在发散模式下思维更活跃,有更多空间思考。就像类比图里的弹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游走,每碰到一个柱子就是唤醒我们长期记忆力储存的一个知识点。这就是所谓在走神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其实看似我们并没有在思考,但是只要这个问题还存在在脑海里,大脑还是在潜意识里思考。

这就是为什么番茄钟之间还需要有休息时间,就是利用这5分钟做发散思维,有可能就迸发新的灵感也说不定。


输出真的是倒逼输入。为了讲清楚“集中模式”和“发散模式”,我又复习了一遍“Learning How to Learn”第一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资料(Chapter 1) 注...
    Albert陈凯阅读 22,439评论 9 476
  • 你喜欢哪种口味的菜?你喜欢那种女孩?你知道学生学习也有各自的口味吗? Review the last class ...
    Chineseyoyo阅读 3,764评论 0 1
  • 秋意浓,夜清冷。 收获之季, 却感孤独来袭。 望窗外,灯火暗, 千家万户, 竟无一人可诉。 黄花开,红花败, 四季...
    七月林雪阅读 404评论 2 6
  • 估计有人会从这个字里 至少想象出四十九亿种可能 估计也有人会用这个字 把这四十九亿种可能 一网打尽 作为一个 内部...
    勒尤阅读 269评论 2 2
  • 文:武当派学渣 Amy是一只寄养在我屋里的猫。Amy好迷恋我的手阿,我在电脑前工作的时候,他就爬上我的桌子,小头就...
    隔壁老湿阅读 567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