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怎么去成功地管理,而是和我们分享怎么做会失败。因为作者认为,成功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是失败的理由却极其相似。因此,成功不可学,失败能预防。
管理十诫
第一诫:不愿冒任何风险
美国人的祖先都是热爱冒险的人,所以才能开拓新大陆。德鲁克说过,管理层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利用公司现有资源进行谨慎地冒险,从而确保公司未来的永续经营。
如果你处境舒服的话,那么你就会有放弃冒险的很大冲动,这种冲动有时候强大的让你难以抗拒。一旦如此,那么失败也就不远了。
第二诫:思维僵化,我行我素
真正固执的人不是在规避风险,他们不仅不愿意冒险做出改变或创新,还对自己的方法坚持己见,坚信自己掌握了成功的密钥,觉得再也不用去探索其他的成功之道了。
当百事可乐用更大包装进攻可口可乐的时候,可口可乐的反应就是思维僵化、我行我素、不愿意改变。结果被百事抓住机会迎头赶上。
IBM忽视过个人电脑的普及;福特曾经只提供黑色轿车;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没看到二战后的经济快速发展,不进行任何新的投资,被西尔斯百货快速超越;共和钢铁公司拒绝接受铝罐生产,认为铝罐不结实······
如果你想自找失败的话,那就固执己见吧!
灵活变通和适应能力是领导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超越简单的管理能力、运作能力和技术能力之外的一种才能。
我相信灵活变通的人具有习惯性审时度势和思考的能力,一旦环境改变,他们就会迅速适应新环境。
第三诫:把自己完全孤立封闭起来
自我陶醉是如此令人心动。曾经有一位首席执行官在公司总部给自己建起了一座“泰姬陵”。你能想象一位中层要来泰姬陵里汇报工作,光看一眼陈设,就已经吓得不敢说话了。人一旦陷入自我营造的海市蜃楼,就不愿意再“下楼”了,他只会去别人的海市蜃楼里面坐坐。
不幸的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业精英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能和各个层级的员工打成一片。塞斯纳飞机公司的创始人德韦恩·华莱士走进生产车间时不仅能报出3000多名员工的名字,还知道他们的一些家事。
如果你每天只和几个心腹或者高管在一起,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取悦你,让你获得虚幻的成功感。
二战期间,丘吉尔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唯一的工作是向他汇报坏消息。希特勒与此相反,他只听好消息,他一直以为德军处于上风。
傲慢自大或者令人害怕是让自己孤立起来的主要原因。
如果员工不愿意来找你,你就要想办法接近他们,否则就等着犯愚蠢的错误吧。
第四诫:犯了错误,拒不承认,目空一切
很多公司的年报可以总结为:
不要承认犯了错误,如果情况不妙的话,能掩盖的就掩盖,等到危机全面爆发,再去从外部环境中找原因,把责任推到某只替罪羊身上。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失败概率的话,那你尽可以否认自己判断并非百分之百准确这一事实,尽可以狂傲的以为别人什么都不懂。
因此,如果你想栽跟头的话,那就当个爱摆谱的狂傲型领导吧。
第五诫:只求发展,漠视商业道德
归根结底,所有公司最后的生命线都是信任问题。
顾客要相信企业的产品正如他所许诺的那么好,投资者要相信公司的管理层是有能力的。
导致问题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公司高管对于成为名人的渴望。这也是现代社会的通病。
请记住德鲁克的观点:
其实并不存在什么商业道德,有的只是道德而已,你的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并无断层。如果你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标准的道德观,那么你就不算一个商人。
第六诫:不用心思考,对该做的事情一知半解
我们疲于和人沟通,就像机器人一样,不断地放射出意识流电波,使得数据流越来越多,而我们却不再多加分析,很少有人会关上门,关掉所有声音嘈杂的设备,正襟危坐,静静的反思,认真地分析一下问题。
如果不加思考就摄入海量信息的话,主要产生三个问题:
信息冲击综合征,你的大脑会达到疲惫的极限;
未经消化的数据会掩盖事实;
不花时间去思考是愚蠢至极的做法,有时候还会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