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孤独小说家》。这是石田衣良的非推理小说,我猜这应该也是作家自己的心路历程吧?石田衣良的成名作应该是《池袋西口公园》,获得了日本推理小说新人奖,而书中不温不火的中年作家青田耕平也是先获得了新人奖。石田衣良入围两次直木奖,终于在2003年第三次入围时摘取桂冠;小说中的青田耕平则入围了两次就获得了“直本奖”。
我对《池袋西口公园》倒没太多感觉,清清淡淡的,虽说是写日本大都市闯荡黑社会的青少年,可居然充满正能量,家长里短的读起来也蛮有趣。比如里面有一集是拯救银座失足妇女,也有真挚的爱情产生。不过我记忆最深的是,失足妇女接客时染上了毒瘾,原因是嫖客把海洛因塞进她的菊花,她当时并不知道,只是感觉那次做得好爽。
不论是村上春树、渡边纯一,还是东野圭吾,日本人的小说基本上都一个语感,这恐怕是语种固有的特色,翻译过来后虽然略显啰嗦,可是总感觉比英美语系译本的艰深晦涩要亲近很多。所以日本小说一般是我放轻松的好办法。
《孤独小说家》里面有些情感触动了我。我摘录了下面的只言片语:
我想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有被书籍拯救过的经历。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
完美是什么,耕平想。一切不过只是外人的评价而已。真正重要的,是那些被小说或电影删节的生活细节。
她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还跟从前一样地生活着。那个世界和这个世界差不多,只是稍有错位地和这个世界重合着,感觉似乎伸手可及,但绝不可能接触。对耕平来说,死,有一种常伴身边的亲切感。
今年秋天,耕平就将越过四十岁大关。难道就在这样的育儿和写作中让自己的后半生孤身一人度过么?
他明白,世上有一种人纵使嫉妒艳羡也始终无法企及。
是的,蒲公英,即使无人欣赏,它也骄傲地绽放。
耕平已年近不惑,人生差不多走完了一半。这一半人生里,成功失败各占一半,成功的是可以写自己喜欢的小说,有一个好儿子;失败的是中年丧妻,工作也不尽如人意。每年长一岁,他就痛感一次自己的无力。每年花儿们都鲜艳地绽放,每年春天都如约地来临。
最后耕平似乎从丧妻之痛真正走出来了,那还是依靠他爱妻留下的录影带。他最终知道她的车祸是意外,不是自杀,他知道她曾经面临很大的困惑和虚无,曾经动过死去的念头而无法自拔。但他最终知道她想过以后,是决心要乐观的面对未来的。
这就足够了。爱和乐观精神,是面对这个残酷世界的最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