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为什么还要名师指路?
因为读的书、走的路、阅的人都是在向外追求,这是我们一直以为的自我价值提升的方式,人生的真相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回光返照向内心找,找到“如如不动”的自己,但我们凡夫俗子都是只会往外看、不会往内看,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外缘就是名师就是善知识指路,这个指路就是打破我们的认知,帮我们建立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了这些才是老话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问:圣人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吗?
圣人不是能做到无欲无求,而是看明白了自己,也看明白了什么是欲望,什么是渴求,然后做到了控制欲和求,也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即致中和,即中庸。
问:如何缓解焦虑和压力?
焦虑和压力是因为内心太荒凉,试想田地里面庄稼长得好杂草就少,没有庄稼全是杂草,如果缓解那就让内心不要荒凉,就像在田地里多撒下庄稼的种子,让好的东西升起,不好的东西自然就减少了。归之于心,多读圣贤书,努力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归宿,是不二之道!
问:阻碍做到知行合一的因素?
首先要明白什么才是”知行合一”:
一解:知为知道,行为行动,即为知道怎么做;
二解:知为智慧,行为执行,即为用智慧做事;
三解:知为良知,行为做事,即为凭良心做事;
四解:知为天道,行为行为,即为依天道行为;
五解:知即为行,行即为知,即真为知行合一,即身口意如一。
既然知道知行合一是什么,那就知道了阻碍做到知行合一的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