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客厅一角,摆放着一台已经沉睡很久的黑白电视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呆在角落里,早已褪去了昔日耀眼风采,略显孤独,也显得有些沧桑。取代它的是一台彩色遥控电视机,无论是音质还是图像清晰度以及功能都比它强上好多倍。而它只能日复一日继续沉睡在那里,随着时光车轮终有一日变为一堆废铜烂铁,然后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之外。
电视机在当下已经不是什么稀缺之物,无论在熙熙攘攘都市,还是宁静山村,它已经成为了每个家庭必备之物,人们对它已不再陌生。它从最初黑白,变成彩色,又从笨重大肚子变成液晶,又从液晶变为等离子。屏幕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轻便,功能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强,已经完成了无数次美丽蜕变。无论身居何处,只要时间允许,随时都可以通过数字电视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可以从日出看到日落,从傍晚看到黎明。看电视已经成为了每个人生活中很随意的一件事情,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山村,周围除了绵延数里群山,剩下就只有那望不到边际的天空。这个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祖国一切都在如火如荼发展建设之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电视机绝对算得上稀缺之物,也绝对排得上奢饰品之列。拥有一台电视机,是很多家庭很多人的梦想。如果哪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机,那绝对算得上是一件爆炸性新闻,周围很多人都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眼睛里也会流露着那种渴望之情,同时也会成为周围很多人茶余饭后讨论主体。
我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黄土地上面顶着烈日挥洒着汗水和青春。在我印象里,童年就是在村里到处乱跑,玩泥巴,跟着大孩子去山上掏鸟窝下河去抓鱼。电视机对我来说很陌生,仿佛就如同天上星星一样遥远。村上人除了下地干农活,大部分时间都聚集在村头大树下聊天,那怕吃饭也是端着饭碗聚集在一起。改革开放为新中国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广大以地为生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快速致富之门。这其中也包含我的父亲,为了能更快过上好生活,父母在打理好自家田地外,用多年积攒下为数不多的钱买了一头小牛犊,在院中一角用木棍和黄草搭起牛棚开始养牛。父亲在农忙之后开始外出打工,母亲一人在家养牛。养牛一来可以在农忙时减轻劳动量,二来可以把小牛犊出售换钱,提升生活质量。从最初的一头黄牛,变为两头,又从两头变为三头,最多时大大小小养了五头。随着牛数量增多,我家经济收入也在迅速提高,土坯茅草屋变成了砖瓦房,然后又盖起了平房。在我上小学时,父母卖了一头牛,从几十里外的县城买来当时认为很贵重的家中三大件,条柜,沙发和一台黑白电视机。放学回家,看到客厅摆放的电视机,那种兴奋和激动无法描述,迫不及待叫嚷着让父亲赶紧把电视天线整好,随着父亲扭动按钮发出啪啪声和转动天线吱吱声,一种从未听过的声音从喇叭内传出,人影图像开始在屏幕上晃动,我激动地在屋内又蹦又跳。虽然声音有些混浊,画面是单一黑白色,不是很美,但这对我来说就已足够,从此在也不用跟着大孩子跑好几里路去看露天电影,受蚊虫叮咬,还总是意犹未尽时电影已经结束,只能垂头丧气回家。虽然当时,电视上节目内容很少,总是重复播放着一些电视剧和少部分动画片,而且电视节目还会到规定时间结束,屏幕上出现谢谢观看几个大字,但我依然陶醉其中,有时也会叫来村上小伙伴一起观看。
时光车轮不停前行,改革开放持续推进让更多农民走出农村,走出大山,去更大天地为美好生活奋斗。在我上高中时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带有遥控器的彩色电视机,只要打开电源无需用手再次旋转按钮,轻轻一点遥控器面板,节目就可以任意切换,室外天线也装上了自动旋转按钮,再也不用去外面转动天线杆,以调整画面清晰度,再也不用屋内屋内外为了看一个节目来回不停跑,屋内一个人可以毫不费力全部搞定。彩色电视机给人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能够很容易分辨物体颜色和人物着装。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家里彩色电视机又换成了更大更薄的液晶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想看什么再也不受时间限制。电视机室外天线也被闭路电视线和网线所取代,再也不需担忧刮风下雨会中断信号无法收看等问题。
我知道那台黑白电视机不会永远沉睡在这里,它一定会有自己归宿,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但它永远装载着我童年的美好过往,也见证着祖国发展壮大,见证着祖国从一穷二白变为经济强国,也见证着舞钢这座小城几十年来的变迁,也见证着我从小小顽童成长为翩翩少年,而今又匆匆穿过而立年华!
农商杯“奋进三十年·筑梦新时代”庆祝舞钢撤区建市三十周年征文大赛相关要求:
征文体裁:诗歌、散文
截止时间:6月20日
评审分设:成人组 学生组
投稿邮箱:wgszx123@163.com
联系电话:1393758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