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转自“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加星标在忙碌和琐碎的生活里,不要忘记对孩子表达爱哦~
“你的爱意与温柔,不仅会温暖孩子的内心,也会滋养他的余生。”
——萨姐
作者:钱志亮
前几天,看到一条很温馨的微博热搜:
安徽阜阳,一位货车司机给自己孩子准备了一份非常特别的生日礼物。
在孩子4周岁生日时,他用气球和彩灯装饰,将整个车厢都改造成了“生日房”,给孩子准备惊喜。
当他被爸爸抱到车上时,兴奋得蹦蹦跳跳,幸福的样子感染了很多网友。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父母与孩子间虽然相处的时间很多,但却缺乏这种爱的表达。
01
你的爱,能否让孩子感受到?
如果问: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
相信很多父母想当然的以为答案是肯定的,但如果把问题丢给孩子,孩子可能会回答:
“我觉得我爸爸/妈妈没有那么爱我。”
孩子有这样的感受,不是他们的错,因为小孩子对爱的理解很直观的,过于深沉的爱并不能让他们理解。
有位二胎妈妈留言:
大宝哭着跟我说:
“我讨厌妹妹,你总是陪着她不陪我?家里自从有了妹妹,你都不喜欢我了……
跟我在一块,开口就是学习和作业!”
她听完心里酸酸的。
也慢慢意识到,她爱老大的方式似乎并没有被孩子察觉到。
她本以为,老大已经二年级了,不再需要自己无时无刻地陪他玩耍,她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孩子学习上。
结果造成的错觉就是:
“你喜欢妹妹不喜欢我!”
“你只关心成绩,根本不关心我!”
孩子对爱的理解就是这么简单直白,你的陪伴少了、鼓励少了,他就会觉得父母的爱变少了。
对孩子的爱是需要表达出来的。
经常陪伴他、鼓励他、给他制造惊喜,他才会感觉到爱的真实存在。
02
你的爱,是否用错了语言?
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父母在表达对孩子的爱时,都用错了语言。
“妈,我今天考了90分!”
“90分你就高兴了?那10分怎么丢的你反思过了吗?你就不找找原因吗?”
“妈,我这次没考好。”
“说得跟你哪次考好了一样,都是一个班的学生,怎么就你学不好啊!”
孩子渴望从父母那获得理解和爱,最后得到的往往是批评和打击。
这样的表达,孩子怎么能感受到爱?
还有的父母的爱让孩子充满压力,他们强调付出,强调牺牲,对孩子未来充满期待,这样的爱过于沉重。
有的父母明明是关心孩子,说出来的却是尖酸刻薄的话:
“冻死你活该!我说的话你就是不听!”
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他不由自主地认为父母嫌弃他、不爱他。
心理学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说:
“只有爱是不够的,不表达出理解,孩子会感受不到你的爱。
所以,你首先要减少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积极面。”
因为用错了语言,在我们身边有多少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要么剑拔弩张,要么无话可说。
03
爱需要表达,爱需要行动
纪录片《幼儿园》中有过一段简短的采访,令我印象深刻。
记者问小朋友:“听没听过妈妈说我爱你?”
孩子一脸漠然地说:“没有。”
记者随后提问另外一个孩子:“你想对谁说我爱你?”
孩子回答:“我不好意思说,因为那个恶心”。
在孩子们的回答里,可以看到他们普遍对爱的认知不足,“爱”被孩子认为是一种肉麻、恶心的表达。
孩子有这样的感受,源于父母对爱的难以启齿。
其实,对孩子表达爱,远远比你想象中重得多。
作家林清玄曾经在文中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装着从遥远的地方市场打包回来的肉羹。
原来,爸爸发现那家肉羹非常美味,他很想让家人尝尝,他说:
“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在那个时代,打包饭菜是很困难的事,爸爸费劲专门买了一个铁锅才把肉羹带回家。
一家人围坐一起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还有着余温的肉羹,内心满满的幸福。
林清玄感叹道:
“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
“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
04
爱,该如何表达?
每个孩子都应该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被父母深深爱着的。
《儿童爱之语》中讲到,人们在表达和接受爱时基本上有五种爱的语言:
身体的接触,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
身体的接触:多拥抱孩子、摸摸孩子的头、睡前一个简单的晚安吻,这些简单的肢体接触能给孩子备受呵护的感觉,提升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肯定的言词:每个孩子都需要赞美和鼓励,不要吝啬对孩子的欣赏。
精心的时刻:陪伴孩子的时候,请足够认真和专注,让孩子感受到:“你很重要,跟你在一起我很开心。”
接受礼物:时常给孩子准备一些礼物和惊喜,让他的生活充满仪式感。
服务的行动:爱孩子最好的结果,是孩子也会学着用爱别人。
对孩子的爱与教育,需要这些积极正面的表达。
世界上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我永远爱你”,对孩子来说,这几个字可以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被爱灌溉的孩子,可以像野草一样冲破所有的阻碍,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