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父母与子女的冷漠关系的。父母一直想要靠近,而孩子却想要远离。作者深究了背后的原因,得知原来是孩子一直记得小时候因为某件小事被母亲扇了个耳光,因此觉得母亲不爱自己,并且一直记恨到成年。
这太令人震惊了,一件小事记到现在,把父母的所有关怀都抵消了。有人说童年阴影,但是如果说一个耳光就是一个阴影,那么人生中哪有光明可言呢?作者也提到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父亲教训儿子之后,第二天儿子依旧开开心心的表示亲近。其实童年里这样的笑与泪太多了,有的人记住了笑,有的人记作了泪,都蔓延在生命的河流,折射出不同的光彩。当然了,光明更多一些,笑容更多一些,人生也会更好一些。
那么说说我自己吧。我倒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但是也记得教训。因为有些记忆里深刻的眼泪,含着做人的底线。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两个,一次是因为偷偷拿了母亲两毛钱,被追着绕着村子跑,最后打了一顿。另一次是因为对爷爷出言不逊,被父亲打了一顿。童年里的眼泪,也就这两件事情尤其深刻,前者告诫我不要盗窃,后者告诉我礼貌与道德。然而事实上,我的母亲常说,她记得我被打得最严重的,是因为不写作业,被甩在院子里用树枝打。这情况我是不记得的,兴许是因此挨的打太多,都不觉得有什么怀念的。关于不写作业的印象,也不记得自己被打成什么样子,只是有两端记忆,一段好像是假期快结束的时候被从床上拽下来写作业,另一段是作业实在没写完,假装生病没去上课,而且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是周一上午,并且是我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没有上课,似乎还有同学到我家带来老师的问候。总之,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并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仇恨可言。至于说爱与不爱,我的家人包括我在内,都是极为内敛的,少有直接表达的情况,因此也就平平淡淡的生活着。
在家庭关系里没有什么仇恨可言,其实在我的记忆里并不存在任何可称得上仇恨的对象。有什么人伤害了我,让我一辈子都不能忘怀呢?没有,也算是没心没肺,并不放在心上。就算是短期内遇到了讨厌的人,也只是不去关注,不去想也就可以了,毕竟人生漫漫,走着走着就错开了,有几个人能够一直同行呢?如此想来,不记仇,也算是自己的一个优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