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讲|经济学家百年论堵
城市如何治堵经济学争论,两位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和奈特,他们对治堵的观点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
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随意的让人们上路,道路价值就会受到贬损,但是庇古认为,道路拥堵是自由放任的结果,政府应该管一管,而奈特认为,问题的关键是没有形成排他性的产权,一旦形成排他性的产权,治堵的问题就能够解决。
所讲关键是,把治堵问题跟渔村故事,完全结合起来了,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经典公地悲剧的例子,我们要追求的是道路上的车辆数目,跟道路价值最有效结合,车辆太少,这是浪费;车辆太多,拥堵,也是浪费,能让道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的行车数量,才是最适合的数量。
第070讲|拥堵费的实践
关于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讨论和最常见的各种质疑。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道路仍然是路,而不是停车场,保护道路应有的经济价值,而征收拥堵费能够起到筛选需求的作用,筛选需求,有别于筛选贫富,道路使用效率的提高,哪怕是对穷人也是有利的,同时我们也介绍了美国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实践经验。但事实上,至少(1)民众的意识、(2)公共决议的程序、(3)监测和计价的技术、(4)拥堵价格的厘定、(5)收费区域的划分,都是征收拥堵费的现实困难和障碍。
第071讲|公用品和私用品
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一个是公用品,一个是私用品,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以为公用品就是政府提供的,私用品就是个人提供的。公用品和私用品的关键区别,在于一个人用影不影响别人用这一物理属性,这个属性称之为竞争性。
同时,解释了什么叫排他性,所谓排他性,指的是一件商品它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物主能不能够很方便地把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外。
第072讲|灯塔的故事
灯塔之争的两大启发
萨缪尔森和科斯之间的争论,给我们两个重要的启发:
第一,哪怕是公共设施,私人也有积极性提供,私人也能够从中收费。
第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尤其是政府提供的私用品的服务,如果收费能够达到两个效果。当然政府可以选择不收费,但是如果选择收费的话,它有两个效果:
1、它可以筛选需求。因为你提供的私用品,一个人用别人不能用,看谁更需要,让谁先用。
2、能够进行经济核算。你修了一条隧道,如果免费的话,你不知道它在经营上到底合算不合算。如果收费的话,你就能够计算出来,修这条隧道在经济上到底合不合算,如果你再要修一条隧道到底能不能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