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选自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拆页若干:
附后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老师从开头就提出“比较”其实是个大坑,但也承认在现实社会中比较不可避免。成长,用另一句话表示就是个不断把人比下去的过程。
只是在成长路上,我们如何才能做到不断把人比下去呢?甚至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强大到无需比较就能获得足够的快乐与幸福呢?
有个很常见的例子,说的是班级里最有出息的人常常是成绩一般般的,并不是成绩最好的?
为什么呢?
因为人生的竞争力其实是多维度组成的。
一个维度一百分固然好,但是单个维度比的是长度;
两个维度出类拔萃,构成的竞争力就是面积;
三个维度呢,相乘就是体积
四个、五个呢...
于是我们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维度,提高综合竞争力。
但是这里有个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维度上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足够突出,再去拓宽其他维度的竞争力,后期才会有无限放大效应。
让我想起了古典老师的新木桶理论,其实一个人最需要补的不是他的短板,他的短板上升空间固然很大,但只有在最高那块板足够高,你再去补短板,所围成的体积才会越大。古典老师和笑来老师说的其实并不冲突。第一次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误解了,以为可以放弃本职,去学习那些我还比较落后的方面,其实不是的。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再去拓宽维度。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今年因为接触的新东西确实挺多的,在不同的领域流转,看起来自己学得很忙,但是真正精进的方面其实是很少的。而且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这些方面上,效率却不够高。我的本职工作却被我忽视了很多,手头的工作做了五年,我的工作还是很细致的。在公司商务事情上,合同啊标书啊老客户关系维护啊是一直在做的,甚至行政和财务都有涉及,说的好听点这些事情做起来已经很得心应手了也很老油条了,但长久没有变化,实质就是一个瓶颈不知道如何去做个突破。之前还以为很安全,也没往深的方向想,花费大量时间学别的。
A2:我的应用
拓宽维度前提是保证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度。
我应该再和老板去谈一谈工作上我是否能做得更多,只要有成长,不介意付出多回报少。
目前业余精进的方面包括:
写作、英语、心理咨询师考级、区块链投资、做早餐。
保证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业余学习时间,保证注意力,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