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24722/answer/136670674
我想表达的就是:当你拥有独立的人格与强大的内心,拥有一个德国男朋友可能是十分恰到好处的选择,搭配丰富的知识与好奇心,你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话题与趣味,除了来自肉体的吸引力,智力与表达能力也是叫人无法自拔的吸引力。当然真正相处的过程中怎么样,各自个有体会。
我的自我评价是属于足够独立那一卦的,自己把自己从中国搬到德国,自己买车,自己搞定驾照,自己说着乱七八糟的德国租房子,自己买家具组装。
这些事情我都没有设想S来帮我,当然遇到沮丧的情绪当然还是想有人在旁边哪怕插科打诨也是好的吧。
倒是文化的影响真的是潜移默化,比如跟家人通话,他们会自然地问到我这边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为什么S不来,中国的宗系文化,我不完全认同,但是潜意识里,如果他出现帮帮我,可能我会更加感激吧。
然后,真正的相处,你说基于智商的吸引力是强大的,然而有时候我也怀念只是懒散地说些没有道理的事情,或者愚蠢的故事。然而在恋人关系里面,我不能轻轻松松地去做。
所以,后来我感觉,退回朋友,我能跟他更自由地聊天,哪怕只是展现我狭隘,甚至典型的中国思维部分,我都觉得我更加快乐。
至于鸡汤文里面说到的,千万别说什么女权就不需要男人鞍前马后,我觉得其中的一些行为如果真的对方做到了,是人都会有开心的情绪吧。说到底,人总是需要知道自己值得被爱与欣赏。
S是我梦想中的男朋友,成熟,幽默,稳重又温柔。
第一次见面波澜不惊,分别时抱紧了我,说期待下次见面。
第二次见面是三个月后,人群中聊天,沿着湖边走到最后只剩我们俩,分别时他拥抱我,我不自觉踮了脚。
到酒店,他写消息问我为什么踮脚,明明他不算太高,我惊奇他竟注意到如此的细节,内心小波动。
后来跟团队一起开会,会议结束在森林的湿地上喝酒聊天,入夜气温降下来,我裸露的脚踝苍白冰凉,S俯身用温热的手掌握住,我低头看他,头发盖住眼帘,伸手揽过头发的间隙,他抬头看我,眨眼微笑,灯光打在他浅色的睫毛上,我恍惚间动了心。
然后我喝醉了从人群中闪过,伴着旅馆外面微弱的路灯走过绕花园的小路,他在身后叫我,我也不答应他,后来他小跑过来,走近我,没有说话,就吻了我。
我的手在他的脸颊上,干干净净的触觉,嘴巴里面没有酒的味道,反倒是清新的没有薄荷的漱口水味道,特别舒服的一个吻。
然后,S成了我的男朋友。
那个时候我们隔着时差还有1万公里,我守着电话等他下班常常就迷迷糊糊地睡过去,他早起给我发消息,我在午饭的桌子上会心一笑。
我们聊东西方文化差异,聊我们身边的生活,朋友,周末的聚会,聊对人生的体会与未来的愿景,聊他喜欢的摄影师,聊我最近的画,等等等等。
S真像是上辈子就被指派给我的一样,我们真像提前就磨合好的梦想伴侣。
他礼貌,有风度,尊重我,鼓励我每一个小尝试,赞美我,在各种场合以我为荣。
然后我来德国,我们逃离了时差,距离变成了每周600公里,从A81到A8转A5,从黑森林1台法兰克福爵士频道,从《南加州不下雨》到《月亮河》,我在心里预演了800遍我跟S以后的生活。
再后来我搬家,赶上S跟他爸妈去意大利度假,晚上我累死在地板上啃沙拉,他在电话那边说:你怎么不找搬家公司呢?
我问:你怎么不来帮我呢?
他答:我们都是非专业人士,各司其职才是最好的社会分配啊。
我又说:那在中国,女朋友搬家,男朋友不在场的基本就可以分手了。
他答:那么这样子,搬家公司的男生是不是最容易找到女朋友?
后来这样类似的沟通或者辩论我们有过多次,最终我总结出来就是:S的处事哲学是理性大于宗系关系,各自独立。
这也是很多人感觉德国人冷漠不近人情的关系。
S也是这样。
他注重精神的交流,愿意花2个小时听我说各种乱七八糟的体会,也告诉我各种他遇到的人跟事物,跟我交流感受。
不愿意我花3个小时独自准备晚餐,希望我不占用共同的时间去超市买菜,诸如此类。
他不会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准备惊喜或者安慰,只是在电话那头试图分析原因,我的逻辑谬误他会在我情绪稳定之后适当地提出来。
然后有一天他问我:你为什么越来越少跟我分享你的心情?
我一时答不上来。
后来回头想,大概正是这种相处模式导致的结果。
我需要絮絮叨叨地跟对方说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也需要听到对方告诉我一些愚蠢不合逻辑的故事。
S从来都是理性的,完整的,很少有消极的时候。面对这样的一个男朋友,我总要思量,我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说完了会得到大概怎样的结果。
这样的相处模式太扯淡了。
比如,我们在周末的下午决定在家看电影,他说他一直在计划跟我一起看《花样年华》,我刚准备好的惊喜的情绪,他这边继续说:我需要你告诉我,你的解读是怎样的。
实在是不轻松,我想看到的只是张曼玉的旗袍,一段欲说还休的情感,S却要知道东方的镜头美学。
然后他说,我变得不如当初那般无所忌惮,处处保留的态度让他摸不着头脑。
他一再询问我到底怎么了,我这边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然而当我尝试把他拽到烟火的生活中来的时候,他又是被动的抵抗。
不了了之。
跟S分手之后,陆陆续续也认识了其他的德国朋友。(普通朋友)
最奇妙的体验就是,在谈话的间隙,我常常能完整复述当年S说的话,换来对方无比感同的惊喜脸。
所以跟德国人(仅代表S)的体验就是:内心要独立强大,精神层面丰富多彩,日常生活最好自己能全部搞定,然后对方就是你的精神伴侣。
否则,真的是每天有800个理由分手啊!!!
鸡汤文里面的:要你这样的男朋友有什么用?基本完全反面符合德国男朋友。
不用期待什么哄你,宠你,天天买礼物,照顾你的虚荣心,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