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脱离天真,学会用思考来面对这个世界,梦想的成分还会保留多少?
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度越高,我们的顾虑就会越多。你或许会逐渐地明白,成长的代价会有多高。不仅过去所想像的一切美好都要缩水,即使曾经的很多想法也都要收敛,因为想要实现的梦想太多太美好,而通往这些梦想的路太远太艰辛。
一
企业能走多远,发展到何种程度,高度参差不齐,结果不一而论。但他们的起步几乎雷同,都经历了艰苦地创业、不懈地打拼、忘我地付出,从小打小闹、不起眼的“个体户”到今天的规模企业,很多过往真的不堪回首。时间的确就是一把双刃剑,能够让我们成就今天享受成功,也同时让我们忘却过去忍受苦难。
更多的企业就是领头雁的化身,企业的成长壮大就是老板的做大做强,境界高了,思路宽了,但同时也要顾及“合伙人”的利益。所以,对于老板而言,这些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无奈”就是代价。
如同我们个人的成长,烦恼的增多始终不会让我们怀疑自己的长大,纵然你有千般的无奈和不情愿,但成长不仅是规律更是一种必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纵有千回百转,也会惊喜不断。
二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感性与理性的定论。从少年到完成学业这个阶段,我们几乎都是用感性来面对这个世界,每走一步,我们都会不停地给自己“造梦”;虽然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但我们从来不去计较能否实现,大不了,哭一场,再出发。
回头想一想,这些或大或小,或可能或缥缈的“梦”,其实一直在不停地激励着我们自己,让我们在无数次的跌倒中再次爬起来,从而不断地走向远方。
企业亦然。
从选择了方向,卯足了劲想干一把开始,老板和他的原始团队就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在不断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的同时,也创造着他们以前梦寐以求的业绩。从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到异军突起、雄霸一方,企业的“元老们”经历了后来人所想不到的艰辛,也领略到企业壮大给他们所带来的荣光。
三
走向社会,我们承载了太多的期待,有自己多年的夙愿,有亲朋美好的期盼,也有人生积淀所必须释放并继续前行的必然。
当我们用判断来审视自己的每一步,我们会做出更多的正确选择的同时,也徒增了我们无尽的烦恼甚至是怀疑。当那些现实在不断推翻我们曾经美好的“梦想”的时候,我们有过无助,有过绝望,有过对自己无能的自暴自弃。
回望来时路,那些给过我们勇气,扶过我们一把的亲人们,就像我们的人生起点一样,已经渐渐的久远,不仅是时间,还有空间,那些美好只能留存。成长也是一种拒绝,当你慢慢地长大,你就已经在不停地拒绝着别人的帮助,尤其是来自亲朋的。不是不需要,而是再也不能。
四
做企业的都明白一个道理:公司小的时候靠人管,企业做大了就要靠制度。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
公司起步的时候,成功的欲望、达成的协议和急于摆脱现状的想法让创业团队凝心聚力,在短时间内引爆了团队的力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部门林立,人员增多,有了分工就有了不同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随之而来的就是讨价还价。
企业做大了,当初的创业团队进行分解各负其责也是必然,但如果缺乏合理的平衡机制,没有足以支撑当下个人利益的载体,企业的前行就会乏力、止步。
小富即安,知足常乐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缺乏了信心,看不到了希望,人至中年容易懈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除非天赐良机或有更好的人生转机的机会,否则,谁愿意去折腾,谁又能输得起?
公司起步低,同样,创业团队的当初水平也不会很高,最起码,与今天相较,无论是视野还是思路都是处于“原始”状态的,虽然有点“野性”和“蛮劲”,但那能做事,却不一定成事。企业的成长过程之所以能“成事”,那是因为付出了一次又一次的代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诸多感慨,唯有老板心知肚明。
企业也有“中年”危机,当什么都摆平了,可能唯一摆不平的就是自己。
这时候的企业可能已经远远超越当初创业团队的“欲望”,应该得到“回报”的念头可能会有时占据他们的脑海;尤其是当利益分配不均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就会极不平衡。
这种来自公司高层的“怨气”会极大地左右着企业的决策,因为创业团队的分量在那里,所以老板有时候也得让步,这种让步常常会改变老板的初衷,折断企业腾飞的翅膀,泯灭企业继续前行的希望。
企业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不能超越和改变现实中的本身,就像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样。
哪一家企业的销声匿迹是因为外因?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企业本身。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本身的涅槃,就很难有一个企业质的飞跃。成长是很痛的,但当我们做到一定程度,却往往会忘记创业之初的痛点,反而去计较既得利益的多少。
缺少了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引导,没有科学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企业就会缺乏动态平衡的成长机理,剩下的只有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