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鸡
养狗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养鸡却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且不说养肉鸡卖,养蛋鸡卖鸡蛋,就是发了鸡瘟,斤多重的鸡死了,家里人也是可以杀干净吃的。我家人,都吃鸡肉。
农村很多人家是女主人张罗着养鸡鸭贴补家用,我家却相反。家里所养的鸡鸭,包括狗,都是父亲买来养的。
我母亲是一个十分爱干净的农村妇女,她看到鸡鸭拉的粪,就会十分恼火。有时鸡或鸭在院子里屙粪,她看到了,会马上拿扫帚追着鸡鸭打,直追到院门外好远才罢休,嘴里还不停地咒骂鸡鸭们发鸡瘟发鸭瘟什么的。
而也恰恰是这样平日里十分讨厌养鸡的母亲,对鸡下的蛋却十分高兴和喜欢。有时我想不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二十世纪末的我的故乡,女人坐月子,邻里的女人去看望时,还是以送鸡蛋为主,一般关系的,是探望者送产妇六枚鸡蛋,关系好一点,亲一点的,会送上八枚十枚。到了孩子满月了,为了还送鸡蛋的人家的人情。产妇家会做不少油炸糍粑,白的(咸的)给六个,红的(甜的)也给六个,作为答谢送过自己鸡蛋的人家的礼物。母亲坐月子时,我大嫂坐月子时,村里很多女人都送过鸡蛋。相应的,村里的一些女人生产时,母亲也给她们送过鸡蛋。这些鸡蛋,家里的母鸡如果生得够送人情,那就不用掏钱买,如果母鸡赖窝了,不产蛋,母亲只好拿钱买鸡蛋或借邻居鸡蛋先送人情,或者直接拿钱当鸡蛋送人情。母亲反对养鸡,嫌鸡到处拉鸡屎,不干净,却不排斥鸡蛋,原因是鸡下了蛋,可以自家吃,也可以送人情,可以省些钱。
父亲爱养鸡很多时候也是从这方面着想的。父亲在世时,家里每年都养鸡。最爱喂鸡的也是父亲。记忆里,母亲是很少关心鸡鸭喂食的事的。她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菜地里,一家人每天吃的青菜,都是来自她的种菜所得。
父亲爱养鸡,所以也学会了自己孵小鸡。他看到哪只母鸡赖窝了,就想让它孵窝鸡蛋。父亲看鸡蛋有一招。哪枚鸡蛋能孵出小鸡,哪枚鸡蛋孵不出小鸡,他能通过一盏煤油灯照得出来。
小时候,我看到父亲从存放鸡蛋的蛋缸里拿出二十多枚鸡蛋,在煤油灯前照的时候,就知道,他又要准备让鸡孵蛋了。他说,用灯光一照,能看到鸡蛋里有晕的,就能孵出小鸡,反之则是孵不出的。以我现在所具备的常识解释,那些没有晕的蛋,就是没有经过公鸡受精的,或者受精不成功的。
父亲很会选蛋,每窝十多枚鸡蛋,每枚孵够二十一天,都能孵出一只小鸡。我与父亲相处的十多年,父亲养鸡只有养母鸡是成功的,其他养成群的肉鸡,基本上是失败的。他没有技术,又不防疫,靠的全是运气。鸡一生病,只能等死。有过好多年,父亲都养过几群鸡,一群有三四十只,却很少能长成大鸡,基本上是两斤多时整群死掉了。死掉了,家里人就拿回家杀来吃,也不讲究怕不怕传染给人什么的。那时的鸡,只吃稻谷和玉米粒,没有喂过一点饲料,人吃了也放心,没一点担忧。
父亲过世后,我家再也没养过鸡。大嫂曾想过养几只鸡,让鸡吃些孩子们的剩饭剩菜,担心母亲爱干净,就不敢养。
在农村,家里有牛、猪、狗、鸡、鸭、鱼的人家,才是有生气的人家。父亲去世后,我家就很少养这些动物了。之所以写下关于鸡的这些文字,一是因为鸡确实是一种农家不可少的好家禽;二是因为在我家饲养鸡的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很多温暖的居家场景。想到鸡,就让我联想到家里最爱养鸡的父亲和祖母。从鸡的身上可以追溯的记忆,是人生中永远也抹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