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技术在教育里真实
作者通过三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变化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明白什么是真实,在教育里最真实的莫过于人与人的相互影响,莫过于点燃每一个孩子内心的火焰。
二. 数字化教师的七个转变
教师智慧维度的加入,需要从教师自身的改变开始,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悄悄地使用新工具,这些新技术工具的使用正在改变着教师的行为。
1. 和孩子们一起拥抱新技术。
2. 借助互联网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3. 构建彼此信赖的渠道,而非限于面对面。
4. 设计学习的过程,而非传递内容。
5. 让学生在真实和虚拟的体验中主动发问。
6. 教会学生多维度的探索问题,而非重复标准答案。
7. 鼓励学生们多样化的创造和分享。
三. 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
学科和技术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教师的智慧。
如今的新技术环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再是老师独有的投影仪,电脑或者白板,而逐步转向师生都具备的新技术环境。尽管所谓的一对一数字化环境的应用软件环境才刚刚起步,然而很多一线教师的积极投入和广大有识之士的参与,正在搅动最深入的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从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到家校层面,进而开始探索课堂层面到课堂内外层面,再进一步开始涉足最核心的学科层面。
四. 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适合信息化
关于文化有点难以一步企及,但却可以找到以下这些模糊的进程。
校长开放,乐于共享。大部分校长都是有微信的,但是真正把微信自觉的充分利用起来的并不算太多。你会发现,只需要稍微关注一下校长的微信,你就可以预判出这所学校的信息化是否开始发展了。
教师开拓,多元发展。
学生参与,节点引爆。
共同重塑,快速迭代。
五. 传奇人物可汗
作者在这里说的可汗是一位极其典型的人物萨尔曼·可汗,他不是非常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他甚至都没有过基础教育阶段正统的一线教学经历,但他获得了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双学士学位。本来在华尔街工作,就因为极其偶然的机会,他开始给表妹录制大量的讲解视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他录制了上千个小视频放在网络上,免费供所有的人学习。他成立自己的可汉学院,不断探索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互补关系,他让很多人重新萌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气。
六. 徘徊在MOOC之间
mo oc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
在这些课程里面,我们可以学习各种学科,而且可以带领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众所周知,秦始皇统治六国结束了500多年的战争,开创了大一统的格局,秦始皇的墓陵自然也是气势磅礴,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后者孔子的墓地一开始却是小河边很小的土堆,后来历代的追随者和敬仰者将其不断扩建。老师很有意义的问你们觉得谁成功,这件事情没有对与错,只有你心里才有答案,你想要得到什么就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教育的本源是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相互影响中、追求真善美。科学的求真、德育的求善、艺术的求美、而三者又相互交融。
七. 课程的选择权与重构
八. 教师智慧策略单
策略一:关注开放资源,迁移教学应用。
策略二:自我创建资源,微课制作应用。
策略三:灵活的互动方式,创新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