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宏伟的土木楼,一面是温馨的寝室楼。仍记得去年参观同济时,我们便是从这条路开始探索校园的。当时或许靠寝室更近,我更多地将注意放在了这一侧,虽然乍一看同济的寝室楼也就比延安更高更大,但阳台的装饰实则更精致细腻,因而我的目光深深被它吸引,随手拍了几张照,尽管照片中呈现出的不过是单调重复的方格。
今年有幸在同济进行一年通识教育,跨入同济校门,体验其中生活三个月后,这条道路既再现了我的回忆,又承载了我的新生活,因而就在我眼中变得既熟悉又陌生了。寝室楼不光长了个精美的外观,其中房间透出的一块块灯光也展现出了温暖。而另一面的土木楼仍就高大敦实地树立着,但是原先似乎远观而不可亵玩,十来次步入其中学习医学导论课后,它愿意放低姿态,无私地将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子。
同样,曾经在其中参观作品展览的建筑——我现在知道它叫衷和楼——现已留下我排练舞台表演的身姿;曾经在其中倾听同济宣讲的礼堂——当时犹如身临博物馆般——现已记下了社联迎新大会的欢乐场面;至于三好坞小花园——曾经只知道这是猫咪的天堂——后来也目睹了我独自静坐的背影……
一年前我深深被同济校园一草一木吸引,可半天后又无奈与之告别,只记得其中的零碎场景。如今这些记忆的碎片又在校园中的各个角落中找到,只是将它们拼接起来后,同济整块图画无法与印象中的完美重合。就好比你曾经不经意听到了一首“一见钟情”的歌,当你打算深深陶醉无法自拔时,它却和你擦肩而过。未来的某天,再次邂逅时,记忆中的点滴旋律回归到了整首歌中应有的位置上,这种美妙的感觉真令人喜出望外!
然而或许是记忆的偏差再糅合主观的臆想,你凭印象吟唱的曲调又和真实的旋律有所出入,这时你也许惊讶,也许失望,也许不知所措。同济于我而言也正如此。印象中这里简直如同天堂,拥有公园般的美景、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可能与高中同学一样热情友好的同学。可是真正成为其中一份子,我觉得景色虽美,却毕竟略逊于公园;活动虽丰富,可学业也并不为此让步;大学同学也都很友善,却找不回当初延行大家庭的温暖。
如此想来,这份久别重逢的喜悦便转为了似曾相识的惆怅。所以啊,这种空间不变,时间变化的经历是如此的奇妙啊,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多么让人哭笑不得啊!那么,dejavu于我而言是该喜还是该悲呢?
或许我应该更豁达地看待时间的变化,毕竟正是过去的美好终已从真实世界中消逝,酝酿成虚幻的回忆,才为未来新的美好腾出了空间,你说是不是?
写于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