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出自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的内心触动很大,因为这毕竟和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联系太密切了。它说的是在教育管理学生时最有效的方法。
在文章的一开头就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教师向闫学老师倾诉自己的苦恼: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从一开始的有所收敛到后来慢慢的发展成为一个顽固的小团体,这个小团体令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十分头疼,采取了何种管理教育方式都不见效,老师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实在是太常见了!以至于我们都不会把它当作是一个有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而由这个故事引出的这句话:“一条戒律,十条鼓励”其实来源于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并不是绝对的说你在制定一条戒律的时候就一定要跟着十条鼓励。它的内涵是旨在告诫老师在教育管理学生的时候要少说不允许,而是要多去鼓励学生去做某些事情。在平常的教学管理当中,最经常见到的就是我们教师不允许学生做这个、做那个,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或者禁止这个、禁止那个。学生仿佛被圈在了一个“不可以”的牢笼当中束手无策,不知该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只知道自己不该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这么说可能老师们会疑惑了:难道不该告诉学生什么不该做吗?在书中,闫学老师举了一个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学生时候的一个小案例。他说如果你想让学生不要采摘校园里的花朵,那么你的办法不该是告诉学生不能随便采摘学校里的花朵,而是要鼓励学生每个人在校园里种植一种花朵或植物,这样当学生仔细的呵护自己的植物从幼苗到长出花苞,每个人都惊喜的期待着这朵花苞开出美丽的花朵的时候,他们付出了并珍惜着,因此便不会去随意的去采摘校园里的花朵了。在读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的眼眶是湿润的,心是暖暖的:这才是心中有人的教育呀!比起冷冰冰的禁止条例,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教育方式让人感觉心中的冰都会融化掉。我想这个例子恰恰是教授了我们该如何去真正的管理学生。我们以为的简单粗暴的方法实则是最没有效的方法。毕竟,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人,是个性不同的人。我们的教育并不只是在教授孩子类似于不应该随便采摘花朵这样的具体的事情,而是要教给学生懂得珍惜,懂得去保护身边的美好事物。当孩子的心中真正地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那么这样的学生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活生生的人,他将不再对世界对外物感到麻木和冷漠,而是会用一颗热血的心拥抱整个世界!
而教育,正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