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历了不少事,但是却是没有什么成果的一年,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反思中获取经验教训,从而促进自己成长。
最近看了一节公开课,我的感悟如下:
1.家学。这节公开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家学”这个词了,出生于普通人家的我,除了父母的爱和一路顺理成章的学业支持,在选择,学业,事业等方面,并没有得到任何指导,因为他们的能力给不了我任何帮助,從高中选文理方向开始,到高考失败,到后面的考研成功,再到现在的就业,每一步好像都只是所谓的世俗的“好”,现在看来,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这些年走了多少弯路,不得不承认这些弯路跟自己当初的认知有关,也跟“信息差”有很大关系。
2.理性。课程主讲老师理性的态度非常值得我学习,虽然她中间有一些试错,但总的大方向的结果是好的。她在分享中提到自己的第一位闺蜜去参加华师大一中考试没告诉自己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我大学快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曾和室友们说好我们一起去大家都挺看好的那家公司面试,但她们三个却背着我提前去了的事情。那时候那家公司在我们学校只需要2个人了,很明显我跟她们一起去的话,他们被录用的概率会更小,因为当时我是班级团支书,宣传部部长,也组织策划过很多活动,拿了一些奖,过了四六级,班上成绩也是靠前那种。她们在我们拍完毕业照之后就直接逃课去了,没有告诉我,后来那2个录用名额被她们3人中的两个人占用了。我是在她们去了回来后才知道的这件事,后来我还是在没课的时候自己一个去了那家公司面试,虽然我还是因为自己的英语优势被破格录用了,并且去到了比她们的部门更“高级”的项目部(因为那个部门有一些国际上的业务),但我还是不开心,感性地陷在情绪里不能自拔,认为自己错交了朋友,因为那时候的我根本不能理解那种竞争关系,没有像课程主讲老师那样理性地认为是正常的,毕竟这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竞争,社会就是那么残酷。现在想来,确实,就如老师讲的,以前的同学如果步伐不一致的话,除了怀念过去,好像根本没有什么作用(除非她们也是像自己一样一直在努力成长),毕竟方向不一致,价值观也不一致了,我们还是应该向前看的,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去吸引、去寻找那些跟我们一样的人同行。
3.贵人。课程老师被身边贵人相助的经历也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我从小在城乡结合部的小学上学,那里的老师素质极差,哪怕每次考第一也总是被打击,小学老师的话语永远都是“半壶水响叮当”、“不要以为我们班离了你×××我们这个地球就不转了”、“这道题都错了直接从这三楼跳下去死了算了”……在诸如此类的语言暴力下成长,让我从小就很自卑,不善言谈,不敢表达,哪怕成绩算是班上名列前茅,仍然很不自信。直到遇到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她那句“我相信你”给了我极大的力量,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还有老师相信自己,她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从班上垫底的成绩变成了top,直到考上我们市最好的高中。然而,高中没有选对方向的自己,高考却失败了,这时又无意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北大的长辈,他给我打电话给我线上聊天鞭策我影响我,革新我的思想,让我没有在那种三流的大学堕落,那时候桃花运真的很好,但我总是内心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我要把自己变优秀才能配得上优秀的那个人,所以我不断奋进,最后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道路(本来想说命运的,但发现其实自己的命运还没有完全改变,任重而道远,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成为一名研究生只是弥补了自己高考失败的遗憾而已)。不过在长辈的鞭策下,上学期间的我确实做了不少实践,从开始的发传单,餐厅服务员,酸奶促销员,活动充场员到后来的k12英语老师、本科英语老师,社群营销,理财投资,从月入300到月入3万,研究生期间,又兼职做了抖音,董事长助理,文案策划等自己一直想尝试的岗位,没有一直指导自己的人,不知不觉把自己活成了复合型选手,好像每个人都只是陪自己人生的那么一小段,总是有新的人生体验,虽然每一项工作自己都完成得还不错,但好像还是不那么得劲儿,好像还是不那么甘心,可能自己内心那个渴望创造更多价值、渴望更美好生活的小怪兽还在呼喊吧!现在在全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躬身入局自己看好的大学生教育行业,跟着我的又一位贵人好好学习,好好在这个行业沉淀,成为越来越优秀的自己,帮助更多需要考研上、英语上帮助的同学。
虽然自己和该课程的主讲老师一样,也是英语翻译硕士,但是我很清楚自己的沉淀还不够,自己的专业度、魄力、综合能力跟那个老师比起来更是不值一提,这也是我一直跟随并信任那个老师的原因,以后我会努力在提升自己,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像那个老师一样,刻意练习,主动破圈,为别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实现双赢的结果。向优秀的人看齐,成为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