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西风送来了秋的清爽,十月的风铃在金秋里叮咚弹唱,迎风劲舞的五星红旗将祝福寄向四面八方,祖国的七十五岁生日来临,点燃一盏希望的红烛,我为祖国、为家乡献上做儿女的一片赞礼。
远山如黛,宛如一幅幅泼墨山水。近处,高大粗壮的皂荚树,亭亭如盖;瘦高笔直的白杨树,苍劲挺拔;悠悠丹江水综综向前,融入无边的远方;山峦间的村落,散布在流动的云雾中。青翠掩映间,一座依山傍水间的古镇跃入眼帘。成片的野田向远处延伸,跟绵延的青山融为一体;矗立在村道两旁的参天大树,静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这里就是中国名镇荆紫关,雄踞豫、鄂、陕三省边陲。离淅川县城不过50多公里车程。记得20世纪七十年代,幼小的我跟随母亲第一次从寺湾老家步行到荆紫关,走的是不太平坦的泥土公路,足足用了五个多小时。再后来,改骑自行车,但也得两个小时。这群山环绕的古镇,好多地方还在“刀耕火种”,我永远忘不了荆紫关张村的两位姨家表哥,领着幼年的我在乡村看露天电影的场景,忘不了简陋的村寨和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最繁华的也就是那条狭长的明清古街的节日,更多时候则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40多年过去了,新中国改革的步伐加速前进。如今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从淅川沿快速通道,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荆紫关。新修的公路四通八达,缩短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荆紫关民众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距离。交通的便利促进的商业贸易的发展,外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输过来,超市里、快递公司里新货满架。一座座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如雨后春笋悄悄兴起起,鼓起了民众的腰包。各种新文化建设、休闲娱乐设施,极大改变并丰富了乡村人民的精神面貌……
2021年5月13日,是一个载入淅川县史册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和九重镇邹庄村,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了解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移民增收等情况。途中,习近平还临时下车,走进麦田察看小麦长势,了解夏粮生产情况。习总和本县领导在丹江边促膝而谈,共谋美丽淅川绿色发展之道。
改革发展的春风波及偏远的荆紫关古镇,时光流转,今天的荆紫关现出的正在呈献总书记所希望见到的景象:一片欣欣向荣的镇级市新貌,在全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建设中日益显现,广大百姓的日子在辛苦中蕴含着香甜,又是那么滋味深长。
猴山之上,晨曦初现,郁郁葱葱的森林公园沐浴着云雾,漫山遍野的林木吐露出最纯净的芬芳。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水流潺潺,灵动飘逸;百花齐放,绚丽夺目;千鸟齐鸣,和谐动听。在这片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区,每一个生命都在尽情地绽放,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自然的魅力,每一瞥瞬间都在奏响万物共生的和谐乐章。
秋阳杲杲,山花光辉艳若云,衣染草木,身着山川。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蓝靛的天空、火红的枫叶、绛紫的落葵、苍翠的松柏,……山地多,耕地少。就发展林业、桑蚕业、畜牧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
“深山藏古寺,清风拂桑田 ,悠悠丹江水,孕育了荆紫关,一条丹江河京淅心相连。两岸桑叶绿续写着新篇,依山傍水荆花灿烂……”这首近些年创作《我的家乡荆紫关》,就吟唱出荆紫关的千年风华。广泛流传,成了弘扬荆紫关古镇文化的新号角。
走进村子,蜿蜒的“村村通”水泥村道平整洁净,粉白的墙壁、新建的小楼房舍错落有致。不论你是从哪里慕名前来的客人,来到荆紫关,村民总会热情邀约。
新农村,雨林当作幕布,麦田搭作舞台,鸟鸣化为奏乐,秋叶随风飞舞。古镇盛世图新变,幸福的好日子越过心越甜……荆紫关的歌舞艺人黄晓霞女士,和我分享了在蔬艺文化店子村一次次实景演出的场景。她满脸骄傲地说,这何尝不是今天生活的真实场景呢。
在店子村里新建有一座“店子村民俱乐广场”,每逢节日,村民们们就在此用舞蹈、歌唱和民间曲艺、新文化展示等形式中,庆祝新时代新生活,奏响新农村的新福音。
“共产党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好了还要再好,不能止步。”“我们已经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接着要奔向现代化,推进共
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话在耳边久久回荡……
今天国庆节,假日里,我游荡在的熟悉的荆紫关家园。沐浴在瑟瑟秋风中,不由得想起了伟人的诗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024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