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的孤独
量体裁衣般打造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否完美呢?难免有时会扪心自问。如果经历过《活着》描述的生活,那是人生的不幸,“在出生后到葬礼前,无人有权说其幸福”,就是这般悲壮。如果经历过《寒山》中寒山所在的兵荒马乱年代,任由家境破落、父母双亡、被妻儿抛弃,沦落到寄居于荒山野岭中,靠僧人的接济及野果充饥,靠内心的强大信念渡过了苦难的百年后无疾而终,那是需要坚如磐石般的意志面对生活,难怪千年后,美国人是如此的推崇寒山,推崇超脱于俗世的山野生活,推崇寒山天高清远的人生信念,放野山林、纵情山水、与天博弈、为地而歌。追随他的足迹,笑傲江湖。
与寒山的山野生活不同,《项塔兰》中主角是一个澳大利亚罪犯,偷渡到印度孟买,游离于贫民窟里,整天面对贫困、暴力、毒品、黑帮、宗教极端主义,经常被黑白两道陷害,差点暴毙监狱。过着流浪狗般的肮脏生活,因为是白种人而被各种黑帮利用,被迫参加黑帮火拼、走私,被迫去阿富汗参加非自己宗教信仰的游击队,去面对强大的苏联战争机器,九死一生,差点死在阿富汗。带着战争创伤又回到孟买贫民窟继续黑帮生活,这样的生活真有点像老鼠的世界,惶无宁日,不活也罢。透过《月亮和六便士》发现了另一种对待人生的方式,从超特于世俗生活的角度看,不管是小说主角里特还是古代的寒山,近代的李斯特大师、三毛等,还是远古的释迦佛祖,都是在践行佛法的至高境界----一切生活的发生都是幻象,只有走出幻象,使真正的自己内心平静,着迷于刹那花开的快乐。
但也有些人无法理解、无法看透多舛的人生,《一句顶一万句》里的人们,无法进行心灵的沟通,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茫然四顾。也有些人自以为是,对生活指指点点,《大教堂》里的“我”是个健全的聪明人,最后却被一个盲人教导着、闭着眼睛手把手画出了大教堂的草图,至终也不愿睁开眼睛,享受着心中的美好瞬间。谁带心智更健全,一目了然。
生活如斯,如何面对平凡生活,何不像迦叶尊者般见花一笑,领悟点滴生活的真谛。如王阳明般潜修心学“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初。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作为孤舟的航向。
千百年来,中国人真是孤独,当心底寂寞孤独无法排解时,就会寻找热闹来摆脱精神的失落。有信仰的人可以向真主、上帝、佛祖,,,,,,诉说心中的苦闷,获得解脱。没有信仰的人,要排解内心的不自在,确实不容易。正如塞林格在《香蕉鱼的好日子》里说的“海边有一个洞,里边有很多香蕉,几条香蕉鱼历经辛苦,游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洞”。其实,我们就像一条条孤独的鱼,也许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香蕉,也许没有找到,终日苦闷不堪,而找到香蕉的鱼因为吃了过多的香蕉,无法游出洞了。
上帝的磨盘转的很慢,但却磨得很细。
------自《月亮和六便士》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