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顾名思义就是谈论如何去旅行的,但作者谈论旅行的方式与旅行指南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打包行李、如何选择交通工具和酒店,那这本书可能给不了你什么有用的建议,但是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究竟应不应该去旅行,怎样选择旅行的目的地,如何在短暂的旅行中获得最有深度的收获,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丰富你旅行内涵的好读物。
——· 关于作者 ·——
本书作者阿兰.德波顿被誉为是“英国文坛的奇葩”,才子型作家。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历史系,但是大学期间的他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并没有什么兴趣,而是一头扎进了书堆里。除了学校的图书馆,父母还在附近的书店给他开了个账户,让他自由的买书,他买书的数量最后多到让父母都后悔不已。大量的阅读使得阿兰.德波顿知识广博,比如在这本《旅行的艺术》中,他就创新性的将文化和艺术穿插在自己的旅行随笔中,略去旅行表面的享乐,着重去深挖旅行中的精神内涵。
——· 本书金句 ·——
1. 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忙,走得多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
2.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是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
3.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4. 艺术品能够丰富我们的旅行,将原本看起来平淡的事物推波助澜,诱发出更深刻的感受,让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
5.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能结出三次果实,而其他的一些人则只追逐命运之流,追逐时代和国家变换之流,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飘来飘去。
——· 核心内容 ·——
一、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
今天既然我们要讲旅行的艺术,那就不妨按照旅行的步骤来说起。要去旅行你首先就要选择一个目的地,而这个目的地的选择应当与你的旅行目的息息相关。作者阿兰.德波顿居住在有“雾都”之称的伦敦,某天,他收到了一本名为《冬日艳阳》的摄影画册,随即便被色彩靓丽、风景怡人的图片俘虏了。他立即决定开启一场只有阳光沙滩、别墅式酒店和湛蓝天空的巴巴多斯旅行。但是当他在看到美景时,也会不可避免的见到车窗上的苍蝇、大街上的流浪狗和粗糙且不合时宜的广告牌。
因此,德波顿的巴巴多斯之行显然是不成功的,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呢?自然是因为对旅行的期待太高而目的地的选择却与之不相匹配。法国作家斯曼曾在他的代表作《逆流》中描写过这样一场旅行。主人公德埃桑迪斯公爵酷爱狄更斯的小说,便因此萌发了去伦敦旅行的念头,但是在巴黎见识了伦敦风情后,公爵竟然决定放弃自己的伦敦之旅。因为他已经想象到自己赶火车、睡在陌生的床上、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伦敦街头的情景。可如今他不费吹灰之力已经置身于自己想去的伦敦了,伦敦的气味、天气、市民、食物他都已经体验过了,旅行的目的不是都已经达成了吗,如果真的到了伦敦,除了新的失望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也许,真正能让你满足的旅行不该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明确你旅行的目的,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旅行地,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怀着更确定的心情去面对一场让你觉得不虚此行的旅行。
二、我们应该如何去深入体验旅行?
按照我们旅行的计划,目的地已经选好了,我们坐上了飞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但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游呢?
作者讲述了自己的一场普罗旺斯之旅,他希望的是普罗旺斯的柏树、橄榄树和天空能够给他带来喜悦和生机勃勃的感觉。但是初到这里,尽管风景不错,作者还是没有观察到传言中的魅力,橄榄树看上去很矮小,与其说是树,倒不如说是灌木,而麦田与英格兰的也没什么大区别。但德波顿的这种感觉很快被梵高的作品所改变,1889年梵高在普罗旺斯创作了两幅以橄榄树为主角的作品,看了梵高的画作,作者才注意到橄榄树的特点,也逐渐注意到了普罗旺斯与众不同的色彩、迎风摆动的神秘柏树。因此,他认为艺术品能够丰富我们的旅行,将原本看起来平淡的事物推波助澜,诱发出更深刻的感受,让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 每当在旅行中见到了美的事物是不是都有占有和留住它的渴望?而最简单的留住美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你应该都试过,那就是拍照和买纪念品。不过,德波顿却认为这两种方式充其量只能算是记录了美,还远远称不上是记住了美。对此,作者十分推崇英国作家罗斯金的方式,那就是通过艺术、通过书写和绘画来描绘美,而不在意我们是否具有这样的才华。学着去观察细节美,并尝试着将它描绘出来或者叙述出来,便是用艺术领会美的方式。这与我们很多现代旅游者,一周游遍欧洲,一个月环游世界的旅行方式是完全相悖的。罗斯金认为: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的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地多慢或者多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所见,而不是速度。
三、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最终意义是什么? 我们在旅行地观赏了美景,体验了不一样的生活,当你坐在返程的飞机上时,回想一下,这场旅行的意义是什么呢?德波顿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旅行的意义:1790年,法国人梅伊斯特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旅行——室内旅行。这场旅行就在他房间中进行,他的旅行在于观察,这便给了我们一种启迪,那就是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旅行的心境而不是旅行的目的地。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代入我们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你所向往的那些旅行的目的地。
什么是旅行的心境呢?那就是我们应该怀着谦卑的心情去接近新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在刚进入一个新的地方时,我们的敏感性会引领我们去注意很多东西,但是等到确认这个地方对我们而言有何功能之后,我们注意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少。正如尼采在评价梅伊斯特的旅行时所说的那样:有些人知道如何利用他们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经验,使自己成为沃土,在这片沃土上每年能结出三次果实,而其他的一些人则只追逐命运之流,追逐时代和国家变换之流,像一个软木塞一样在上面飘来飘去。因此,在我们热衷于去热门目的地旅行时,不妨先带着旅行的心境,留心一下自己身边那些我们每天都看的见却又看不见的事物,这也许才是旅行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