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那麼多長篇長論,遇到即好。貳零壹柒年陸月貳拾肆日·夜間玖時五拾捌分 止。
以下為文:
什麼是好的產品?於心性而言,那是一種讓人心更加純粹美好的東西,使用之上充盈著向善的導引。(那麼,我覺得多數遊戲絕對不是我會認可的產品,對人心的蠱惑引誘太多。)好的產品,於心性而言,是一種向善、向上的激發與升騰。那壞的是什麼呢?讓人浮躁、單薄、蒼白,榨乾靈性(有時候從一個人長時間使用某些產品後的眼神、神態即可視見)。
德魯克說:管理的本質即是激發善念——亦或如是。
純粹而言,我要做的即是持續踐行自己的價值觀,於產品即是如上。-end
產品是一件關乎合作的事。產品的能力、使用好感,在於其製造者,亦在於其使用者,二者合作的結果(才可能)成為最好的產品。
這是一件事,涉及多方,即這樣的結果是多方互動的結果。產品製造者,將產品做到應做到的程度,使用者,成為良好的使用者。實際上,我認為,這是一個關於平衡的事。
如你所見,我們聽到的幾乎所有聲音都是,用戶至上、用戶體驗至上、用戶為中心……這些說法都沒錯,但是說話的人常常不深刻地明白話的本義(就是那種最根本的東西)。“用戶至上”,很好,為我們定了一個要達到的目標。我們也知道產品經理的工作多有溝通協作,所以我們也明白這是一件多方協作的事——但,團隊內部的協作跟更大範圍的協作(比如與用戶的協作)是徹底不同的事,是不同層級的。
為什麼會有以上說法?首先,從最基本的事物的規律看,一件事(產品)的結果呈現一定跟其所涉及各方相關,比如產品製造者和使用者;然後,一件產品再厲害,用戶也不該妄想一些不合理(至少可見的範圍內是不合理的)需求以作對產品的苛責,比如讓一個普通的冰淇淋可以當平底鍋煎魚;還有,如同我最開始所說,我以為產品是一件適當滿足使用者需求的事,在滿足之外還有一層,那就是導引。
你不能一味地滿足一個人的任何需求,不可能的,你做不到,也不該如此。比如,對於你的小孩,你如此深愛,但你也知道胡蘿蔔之外還有大棒。
恐怕這種言論,不會有很多人知道。因為,大多數的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包括我自己的產品)。這種不夠是多寡上的、細粗上的、深淺上的,這有商業的原因、有能力的原因等等。因為在舒服地滿足用戶應有的需求上都還有路要走,加上用戶是上帝的觀念(其實,我不是太讚同這樣的觀念),我們自然把自己放得低一些,放得比用戶低。所以仰視的視角跟俯視是不同的。愿有天,我們能逾越在產品、產品製造者、產品使用者之上去平常低看待這三者的互動。
我們是整體,我們不是產品經理。(職位,只是實現整體意圖的一個落腳點。)-end
我對自己的定義是什麼?我不是任何人,任何加了定語(其實就是限制)的人,這個不在此展開討論。
於普通人都知道的職業上,我不定義自己為任何實質的角色,當然也不是產品經理。對,我是那個整體或者那個原初的生命細胞,保持著與各方的融通,隨時有各種可能性,不被局限,但仍舊專注專業與所做的事(即對自我定義的具體落腳處)。
可能性而非浮躁,專注而不局限。
所以在工作中,我會注意吸納各方,做不局限於產品的更大範圍的思考。從大處、從戰略上一層一層細化到產品的具體細節,我想做到至少多數細節都能找到戰略依據。-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