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辉南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人们往往以结交的朋友多、结交的朋友厉害为荣。
然鹅,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如果结交的朋友只是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并不能算是你的人脉,只有地位、价值对等的人脉,才是有效的资源,这样的人脉关系才能持久往来。
壹
S在一个小有名气的公司上班,是一名普通员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S得以参加一个公司组织的行业晚宴,晚宴上来了很多业内牛人。
S把握机会,主动与这些牛人交流,并互相添加了微信。
一想到自己的人际网络补充了这么多优质人脉,S沾沾自喜,想着如果日后有需要,他们一定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还在同学会上炫耀这件事。
过了不久,S想跳槽,想要借助这些优质的人脉资源,就给他们发了微信,结果聊天界面却显示:“***开启了好友验证……”
看着这几个字,S不禁感到“凉凉”。看似“优质”的人脉,怎么一下子又变回了陌生人?
其实,如果我们稍微思考一下人际交往的本质,就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一面之交”并算不上你的人脉。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在人际交往中,讲究“地位对等”,和“等价交换”。你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思考自己能为别人提供什么帮助。
如果你和对方的“江湖地位”不对等,而你又无法提供有用价值给对方的时候,你很难和对方获得平等的沟通。
即使这些人脉依然“躺在”你的微信通讯录里,也并不代表你们处在同一个沟通的圈子。
换言之,人脉是建立在价值交换之上的,只有当你具备“利用”价值时,别人才愿意跟你建立起人脉关系。
与其去羡慕、跪舔那些比你优秀的人,不如集中精力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
贰
真正派的上用场的人脉,是吸引来的,不是单方面“认识”来的。
X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在一家外企任职,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她知道英语对于一个外企员工有多么重要。
而自己的英语水平一般,学历也一般,并没有突出的优势,于是就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利用下班和节假日的时间提升自己。
在X入职的第二年,公司在海外新开了一个项目,需要从国内调派人手。得知这个消息,很多员工都在竞争这个机会,公司决定通过竞岗的方式进行选拔。
最后,虽然X的资历不深,但由于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都过硬,也被选中成为被派遣的员工之一。
一年后,X回国,因为长期跟优秀的团队打交道,眼界和能力都上了一个层次。X想再次挑战自己,于是,又花重金报了个EMBA课程。
她的行为让很多人不解,虽说有海外经历“镀金”,但毕竟才毕业三年,又不是富二代,读EMBA课程是不是“心气太高”了点。
然而,就在X入职的第五年,X不仅顺利毕业,还传出婚讯,结婚对象竟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高层,而且还是她的同学。
在很多人看来,X的运气不要太好,不仅事业从顺风顺水,还钓到了金龟婿,简直开挂人生的现实版。
这其中也许有运气的成分吧,但更重要的是,X早已把自己修炼成了优秀人,当机会来临,她也只需要张开双手迎接机会,而那些优质的人脉圈子也在慢慢向她靠拢,她早已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很多女生,一边煲剧一边嚷嚷世界上的“优质男”都死光了。其实不是优质男死光了,只是你没有进入他们的圈子而已。
真正的人脉,只有在资源差不多相等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作用。某些我们自以为紧紧攥在手里的人脉,其实根本毫无意义。
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的“人脉”。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即便“认识”上,别人也未必看得起你。
引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我不追求人脉,我就是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