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刚刚过去,各家H5使出浑身解数,却没有能产生刷屏王。
然而第二天一整天,相信你的朋友圈也和我一样,突然被一堆画作刷屏,哦,应该叫霸屏了,仔细一看,是一些残障人士的作品,目的是为了关注和帮助这些弱势群体。
你不由的感叹:啊,世界真是充满了爱,原来我朋友圈的人这么有爱心的啊(笑)
你会发现朋友圈不管哪个行业,哪个年龄段的都在转发,简直是一次有意义的营销奇迹。很快筹款满额,活动提前结束。此次活动总计募集了15029059.79元,捐款人数5806608人。
互联网慈善,横向来说,呼吁关注弱势群体的活动每天都在发生,朋友圈时不时也能见到,甚至有些困难的人比“小朋友”们处境更悲惨。
纵向比较,特殊群体的画作办展览的,义卖的也非常多,我见过一些画作质量更高的,规模更大的。然而还是在小范围传播。
为什么“小朋友”的画,能够让大家自发刷屏一整天?成为一种病毒式传播呢?
下面用产品设计的视角来解读:
一般刷大家屏幕的H5,视觉表现都很有张力,文案要么新奇,要么有情怀,而且通常有带有交互,具有一定可玩性。
比如《哈利波特20周年》,以上三点都有,不仅用怀旧的拼贴画,勾起大家的会议,而且像一个游戏的主线,点击不同Button,来到不同结局分支。
《滑向童年》,视觉呈现方式用的黑白漫画形式,并且有视角独特的动效。文案也是走的情怀路线。
但是《小朋友》显然和上述这一类H5不同,程序并不复杂,并没有炫技,那么他有哪些特点,在相对平和的视觉和没有可以煽情的文案里,抓住大众的心?
《小朋友》主要是运用了一些心理技巧。总的来说就是以极低的门槛让大家做高尚的事情,获得满足感,并且可以炫耀,极低的门槛让这个活动容易传播扩散。
来看看《小朋友》的交互流程设计:
可以发现就流程而言,没有特别的,主要是页面设置的细节。
在整个流程中,有与画者的互动,增强了参与真实感,有所得(屏保),增强了满足感。
下面就这5个步骤细说:
1. 好奇心:
在第一步里,发现朋友发了一张带有他署名的图,很容易引起好奇,看看朋友在干什么。引起点击。
2. 场景感,低门槛:
在Load page页有简单的活动说明,这是“小朋友”的画。用的是我心中住了,认同感暗示
进入小朋友画廊后,每张画都有小朋友介绍,无论艺术修改如何,都能根据文字描述结合图,带来场景感。这里的文字描述,也避免了抽象画看不懂的用户跳出。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没有支付的情况下就显示了“一元购画”。让用户放下了一些担心。谁都不否认自己有爱心,但是如果突然要求捐一万,那么大家心里可能会觉得为难。
一元做好事,可以说毫无门槛。可以说金额廉价,爱心无价。极其容易参与。
3. 透明度:
到了支付页,设计者考虑到了另一种情况,确实有不差钱又有爱心的壕,那么这部分人,可以通过其他里输入金额。页面底部一段说明,解决了大家对于爱心捐赠的另一个担忧,不知道钱的流向。这里详细告知。这一点,对于金钱有关的操作都需要特别说明,比如支付宝转账也有很详细的说明,来打消用户顾虑。
4. 参与感:
支付后得到一段作者小朋友的语音留言,语音在这里使用,比文字更能带来真实感,拉近了捐赠者与小朋友的心里距离。这里不使用视频,可能是考虑到流量和加载速度问题。下面的留言版,增加互动性。用户可以听到画作作者的心声,进一步出动用户的情感。使得一次虚拟的捐赠变得真实。
以前的公益项目是单向的,捐款完后没有太强的反馈,但这次的活动中用户可以获得一张画作作为屏保,互动性也得到了增强。
底部链接到整个公益活动页,有兴趣可以继续参与活动。
5. 社交需求:
整个流程结束了,分享带有自己署名的画到朋友圈,显示自己是有爱心有品位的人。等着朋友留言:你好友爱心啊,感到光荣。当然,有人觉得是虚荣,就像朋友圈其他各种秀晒炫,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交心态。做了公益感到光荣,那也无可厚非。
在赞叹整个流程的心思之后,我也希望这样的活动是最后是真实的,而不是又给大众上一课。能够引发慈善项目良性竞争,使得慈善更为大众接受。如果这场营销真的可以真正触动一个人的内心,让他真诚的去理解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以后见到特殊群体不再扭头骂一句:傻子。而是对患者,对家属多一点宽容。那么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城市的发展,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看上去冷漠又孤独,而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朋友。他像赤子一般有最单纯的爱。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记得给我留言或者点赞哦,
也可以把你的问题写在下面的评论区。
更多相关的文章记得去我的主页查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