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高效能阅读》等关于那些阅读技巧的书后发掌握了速读,略读,跳读,浏览等等能够使快速阅读的方法。有人甚至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一年阅读300本书,哲学家叔本华说 “光是不停地读书,读完后不深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这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内在的某一根神经,激起了内心某一种最真的情绪,知识量的水高船涨并不代表会对我们的行动有所改变。就像日本作家大岩俊之说一年读300本书对他的创业并没有什么帮助。没有一个国家需要20000颗核弹,除非有一个国家需要19000颗核弹,没有一个孩子需要上11中课外辅导班,除非另一个孩子上了10节课。我们有时候只是一味的追求比别人更好比别人读的书更多。
速读方法的掌握是为了方便我们了解书的整体结构和评估一本书对我们的价值,毕竟不同的书籍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但是除了速读技巧我们更应该明白读书对个人而言真正的意义。第一次看到《为生命而阅读》这本书的标题时我就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就是用别人的文字和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会读书的人只活了一次,会读书的人生活过一千次。
作者:【美】威尔·施瓦贝尔
译者:孙鹤
出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7月
《为生命而阅读》作者【美】威尔·施瓦贝尔,《纽约时报》最受欢迎的作者。《波士顿环球报》盛赞威尔·施瓦尔贝是一个耀眼的作家。威尔·施瓦尔贝是世界知名出版公司Hyperion Books的高级副总裁和总编辑,也曾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出版过《长尾理论》《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等知名作品。在事业达到高峰时,却得知母亲癌症晚期。陪伴母亲最后的时光中,通过和母亲阅读相同的书,彼此分享各自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从此,他也变成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人。
《为生命而阅读》作者威尔·施瓦贝尔告诉我们慢是一种生活态度,读书是一种可以刻意培养的好习惯。
为什么说慢是一种生活态度
威尔·施瓦贝尔的公寓外面有一个小公园,深秋时节,层林尽染显出五彩斑斓,这里正适合闲做着,什么事情都不做。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碎片化时代的到来,慢生活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忙碌着,仿佛唯有忙碌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于是我们看到了手里提着早点飞奔到公共汽车站的白领人士,看到了电梯左侧跑上跑下的人群,仿佛电梯的运行速度阻碍了他们前行的路。赶场式的交际活动,如同黑夜里大海中茫茫行驶的船,只见轮廓,不见实体。
林语堂喜欢那种“安卧眠休”的生活态度,是施瓦贝尔认同的一种生活态度。现在最流行一句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尽管快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但快的前提是要先慢下来。慢即是快,从16年知识付费元年开始,很多网络速成班都在告诉我们21天迅速掌握一项技能的诀窍。其实你真的相信吗?也许这种速成班能教会你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但是任何方法都需要苦练,就像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任何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是通过21天速成的。懂得再多的速读技巧,依然要每天不断的练习,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掌握再多写作技巧也需要我们每天积累素材,积累词汇,积累金句然后才能够触类旁通,写出的文章才能够别出心裁立意高。
施瓦贝尔读书时遇到了一个句子,他会思考好几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比如他在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一书时遇到了那句:我认为对于感官和情绪的教育要远比对想法的教育重要的多。在思考的过程中,让生活慢了下来,我们必须让时间停下来,才能够给我们喘气的机会。跑者如果一直不停的跑,损伤的是膝盖。
慢是给自己一个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思考的东西才能变为我们的行为,成为我们血肉和骨骼。
读书是一种可以刻意培养的好习惯。
关于选书威廉·施瓦贝尔告诉我们可以顺藤摸瓜,读到一本你喜欢的书可以继续读这个作者的其他书,以及那本书里作者介绍的其他书籍,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这种垂直阅读对于加深思考就很有意义,也很容易将阅读培养成我们一生的习惯。
威廉·施瓦贝尔和书的故事是感人的,比如他和患癌症的母亲最后那段时光是在共读中度过的,一位老祖母和自己的孙子无话可谈的时候他们以书为媒介,增添了很多趣事话题,变的无话不谈。作者最享受是那些无意识的读书时光,可以让他全情投入、流连忘返与其中,这种感受是速读所不能提供的。作者用《箭术与禅心》来比喻阅读,他说关于读书这门艺术,只有一种练习方式,那就是读。
阅读就像冬天的竹叶被雪压弯,直到雪掉落,竹叶又弹回原来的位置,不是雪决定什么时候离开竹叶,也不是竹叶决定什么时候斗掉雪,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阅读也应该像我们一日三餐,少吃一顿饭肚子就会感觉到饿,是一种身体适应习惯后,习惯成自然的过程。一个长期坚持跑步的人,如果哪天不跑步就好像生活缺少一些元素,浑身难受。
我喜欢作者开篇讲到的读者噩梦,在登机口就要关闭的几分钟,作者发现自己在几个小时里没有书读而惊醒,当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们总是会因为没有书读而烦恼,就像我每一天不看点书都会感觉到严重的焦虑。
从《蒂凡尼的房间》中作者和自己连接了,作者接受了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就像契诃夫说的,当你向人类展示你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好。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好,可以让我们活得更从容,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会因为,施瓦贝尔是同性恋而否定《为生命而阅读》是一本好书的事实,这本书真正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一星期一本书对我来说不难,难的是一本书读完,不能够理解,物理课上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光有力没有位移,做的都是无用功,读完一本书不能够理解,做的就是一种无用功。
什么是真正的看懂和理解一本书?有人说能够用常识来解释书中的现象,用常识和作者对话,看看作者能否回答你的问题。
林语堂说:那个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到他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的时刻吧,他只跟几个朋友和相识者接触,谈话,他只看到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
这就好像是那个笑话,放羊的孩子有什么理想?他回答了,长大了结婚,生娃继续放羊,因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世界,他的世界里只有羊,没有羊以外的世界,眼界和见识不一定要通过去环游世界才有,读书也一样可以拥有。
读《生命最简单而又最困难的事情》我们了解到了,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真正的学会思考,读《白板》,让我们对人性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人并非一出生就是一张白板,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塑造他。《教养的迷思》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受同辈群体的影响,作为父母应当放下自身的焦虑,少给自己一点压力。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路径,他的成功不会因为我们而改变。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书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相反如果不停的读书,但是不进行思考的话,读过书对我们来说也没有用。我们怎么生活不是小事,在焦虑、贪婪和嫉妒的状态下竞争会浪费我们的生命,阅读提醒我们进一步思考每天如何度过。读书不仅可以让我们时生活变得慢一些,还能够拓展我们的眼界,读一本书并不能让我们变的多好,但是一本书读过并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思想产生火花,就是阅读真正的意义。
JQ��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