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好多同事发朋友圈都是一个老人说要买手机的图片,一下子被刷屏了。后来才知道是源于当时一部很火的电视剧《都挺好》。剧情场景很生活,呈现传统中国世俗的原生家庭。剧名“都挺好”,看上去一切都挺好的,但是看剧情却是“挺不好”。
看开头的时候会诧异,会对苏明玉这个人物百般不解,为什么母亲去世,她却表现得无动于衷似乎那是别人的事。看到回忆里的片段终于明白,明玉如今的若无其事都是源于曾经父母对她的忽视。苏母,一个精明能干掌控全家的当家人,对两个儿子百般宠爱,甚至以牺牲明玉的前程为代价。在她眼里,女儿的一切都不如儿子和自己的面子重要。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也是存在的,就如《欢乐颂》樊胜美的妈妈一样,心里总觉得儿子需要疼,女儿可以将就。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多少会有点悲观的情绪,就像明玉那样,她虽然从一个柔弱的小女孩变成一个女强人,但夜深人静时,她还是会伤心难过。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苏明玉心里隐藏着太多的委屈。凭什么哥哥们就能受宠而自己却不被爱?凭什么自己要一直忍让和妥协。吃饭时,母亲只给两个哥哥加鸡腿;早餐,两个哥哥也永远是火腿加鸡蛋,而她只有吃泡饭的份儿;平日在学校里努力读书,周末好不容易回趟家,还要给二哥洗衣服;家里的房间,因为大哥出国、二哥工作先后卖掉两间,后来二哥结婚又卖掉一间。而自己要本几十块钱的复习资料,母亲不舍得买,同时却给了二哥旅游费用1000元;明明成绩优异可以上清华,却被母亲无情阻止,逼她念师范,只因为省钱。
还有一个十分懦弱自私的爸爸,面对女儿被不公平对待,只是回避自保。在他老婆在世的几十年里,他忍气吞声,步步退让,每当看到女儿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他都避开,因为他也做不了什么,不敢去做。所以,在苏母去时候,他把压抑了几十年的委屈都发泄了出来,仿佛全世界都对不起他。他似乎变成了一个小孩,以自我为中心,再也不替孩子着想。
而苏明玉为了获得家庭的认可,她为这个家付出的也实在太多了,母亲去世,她虽然与家里决裂多年,但还是她拿出四十万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看到父亲衣服破旧,主动带父亲逛商场,买一件几千块的衣服。邀请父亲与自己同住,还叮嘱父亲保护好自己的钱,不要被二儿子挥霍。父亲住在二儿子那里,吃坏了肚子,明玉就偷偷订餐给父亲送过去。她为这个家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因为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他们一方面想要证明父母错了,一方面又想要得到哪怕一点点的承认和肯定。
虽然“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之后,我们的不足与缺失似乎都找到了答案。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也好像都为我们的人格发展埋下了潜在风险。那种被称为“童年阴影”的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也真真实实地影响着大家的一生。最后,愿我们都能像苏明玉那样,虽然生活在充满偏见的原生环境里。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将自己连根拔起,重新栽种。如果没有被爱照耀过,那么就努力让自己活成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