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标题好像有了一股子“道家”的味道——顺势而为。其实,近来我好像真的是写不出什么东西了,可我又想着我应该写些什么,于是又提笔写写杂谈。
我记得我最初做公众号的目的是为了做读书分享,后面又慢慢的被搁置在一旁,期间也和我的老师及朋友做过些许书籍的解读,不过也没能多持久,如此看来,我是一个不能“坚持”的人。说到底,是我看书看的越来越少了,我很羡慕哪些在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的课堂上侃侃而谈的同学,当然也不是我不了解文学史(中外),只是我对作品有了很多偏见,又或者说我阅读的书籍越来越片面,而这对于我而言,似乎是阻碍继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我记得,有个老师和我们说“现在学汉语言的同学都开始不背书了,这太可怕了”。陡然一听,我心里起的唯一念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但是细细一想,这是我的“念头”是错极了的。我们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让你描写一下天空,有人会说冬日的天空“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有人会说夜里的天空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有人会说阴雨天的天空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而现在的我对某一意象的描写浅陋到只能用直白的口语,并不是说口语不好,而是这对我们而言是极差了的。再回过头来看以上的诗句,皆是从前为了应试而背下的,而我也就仅限于此了,对于文学知识储量的积累越来越少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的确是“灾难”。我想,越来越难以写出曾经华丽的篇章的缘故也是由此的。
所以,我希望在2024年的最后两个半月里,可以把摆在书架上的书都阅读完,并留有一个总结。
即是杂谈,说到了“书”我就不免想提一下。我记得小时候,或许那时候真的是喜欢看书,所以在一个货车上买过“几斤书”,没错的,是“斤”,因为当时的盗版书都是按“斤”贩卖,哪些书哪怕带着一股墨臭味,但也无法阻挡我看下去,即便是一遍又一遍。然而现如今,我所拥有的书是越来越多了的,皆是正版,可我看的却很少,不乏有许多未拆封的。想起了曾有人和我说这么一句话“买书一时爽,搬家火葬场”,而非亲身经历,是没法体会那种感觉的:行李箱的两侧塞满了书,约莫五六十斤,书包内也是书。有时我也想,“要不还是别带了”,可又总有一个念头说“回家(校)在看嘛”,似乎念头一直如此,但看下去是极难的,所以我希望我的希望可以实现。
写到这里,我心中最初的情绪也已烟消云散了,难道,文字真的可以排解烦恼吗?我想,大抵还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是想说说这件事。
……
沉思良久,还是不知道如何启齿。我原有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似乎是在去年恋爱了,但是我总觉得“关系不错”是可以不分限度开玩笑的,故而我曾多次给她打电话,其实什么事也没有,在我看来是单纯的友谊互通,但是不凑巧的是有一次通话,她的男朋友恰在旁边,因为我的不合时宜,她们吵架了,当然我们的友谊也因此无论如何弥补都回不到曾经。所以后来我总是下意识的和有恋爱关系的朋友减少交往的频率,当然也有一些是不必要的,因为在我看来关系是极好了的,可是,某一次我听一个极好的朋友说,因为我的缘故,她和男朋友吵过了很多次,于是我们展开讨论,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边界感”。这是人际交往过程中最要命的缺陷,过分的干预,往往稀疏平常的琐碎也会被认为是热烈的关切或无礼的冒犯。所以,当我得知一个近来关系不错的朋友恋爱以后,心理斗争了许久,还是将其删除了。而这就是我的改变,或许从前我会认为留下来友谊也会持续,但是显然现在的友谊高度就是我们的极点,当看过漫天的星星以后,我们又怎么甘于抬头是一片漆黑呢?
本来我想还可以继续说下去,但是对于我这种写一次少一次的人来说,不如留一些给下一期,这样我的更新还频繁一些。
最后的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一些哲学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选择,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选择,也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当然,选择的前提是不要违背了法律和良心(又或者叫道德),只要没有违背,我们就不需要一遍遍的问自己这样的选择到底怎么样,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选择而产生的结果,所以我叫他“勿问春风,自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