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河南商丘的任建彬老师,在他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他转发的亲近母语公益的公众号的文章,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关注了亲近母语公益的公众号。以后的日子里,我时时注意公众号的文章,当看到上面农村教师可以申请加入星星点灯计划时,我征询了任建斌老师,他鼓励我报名加入,于是我填写了申请表,等待着好消息的降临。金秋十月的一天,期待的好消息终于到了,我成为了第四期星星点灯计划中的一名学员,有机会聆听了孔晓艳老师的网络培训的《日有所诵》教研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孔晓艳老师在日有所诵的课程里,重点提到“还至本处”的观点,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回归儿童本身,时刻考虑孩子们的知识储备,能力需求,回归到文本本身,不同的题材,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主要学习童谣,民间童谣《稀奇真稀奇》是一首颠倒歌,童谣的特点是节奏明快,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在学习时,可以采取打着节奏的语调来诵读。这样用抓住特点的独特节奏诵读,儿童会更加感兴趣,能够突出孩子的童真童趣。《老鼠抬花轿》在诵读时,可以添加一些词语,加上动作、打着节奏来诵读,孩子们会更加喜欢,比如“八只老鼠抬花轿”可以读成“八只老鼠抬呀抬花轿”,孩子们在诵读中,感受童谣的有趣,并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这首童谣。
中年级段:三四年级主要学习儿童诗,诵读儿童诗时,主要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的问题也要有选择性、启发性,不要只是让学生说出具体的一个数字,一种物体。比如《夕阳》这首儿童诗,不能问:“红红的夕阳在那里?是什么样子?”而是可以这样提问:“孩子,如果你也在诗里,你是网鱼还是网波浪?”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出我们都向往的最美的时刻:“傍晚,在夕阳快要落山时,坐在河边,看着夕阳慢慢落下来......”《需要什么》这首童诗中,可以问:“诗中你喜欢哪一种说法?”尽管答案会五花八门,但是只要他们的答案有道理,就是正确的,答案没有对错。
高年级段:五六年级的诗歌,在诵读课上的教学,与语文课是有区别的:一般在语文课上,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字词句的意思,明白每一句诗歌中的含义,而在诵读课上,在学生基本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不进行讲解,是经过多次诵读,在孩子心中沉淀文化的内涵。比如泰戈尔的《告别》、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更多的诗歌诵读,让孩子们感受到诗意的美好。
“ 人性是一条光河,从永久以前流向永久,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光明”让我们明白了培养孩子丰富想象力的重要,“腹有诗书气自华,”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带着孩子们诵读,让他们可以积累许多诗文,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书香的味道,浸润了孩子的心灵,长时间的阅读,也许会改变孩子的命运,重新塑造孩子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