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100米内要开两三家相同的店?

今天继续拆解《零售的哲学》。

以前去香港旅游时,在街道上最经常看见的店面就是周大福珠宝了,几乎几百米就有一家,在商业繁华地段,街道两侧就各有一家。

也就是说,如果不注意看门店招牌,我从一家周大福珠宝店走出来,到对面的珠宝店去看,就会发现两家款式一模一样,都是周大福。

当时我特别困惑,为什么要这么密集地开门店呢?这不会造成内部竞争吗?

现在想想,如果都是直营店面,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地留住客户,把所有的营收都收入到总公司。

这种密集型开店的做法,在很多行业里都存在,比如房产中介,在同一个区域里,相同品牌的房产中介随处可见;比如便利店……

7-Eleven采取的就是密集型选址战略。

书里说到,如果要分析7-Eleven独占鳌头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始终贯彻密集型选址战略。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01.提高生产效率

铃木敏文老师引入7-Eleven的初心是,希望改变中小型零售店因为大型卖场的繁荣而陷入衰退期的现状,创造让两者共存共荣的新型商业模式。

因此7-Eleven采取了和传统私人商店截然不同的做法,以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为目标,建立了独一无二的经营结构。

密集型选址开店能提供合理有效的采购及物流制度,灵活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过去开一家小型商店,最令人苦恼地是无法减少的大量库存。因为以前的订货惯例是从批发商处大批量进货,直到货源不够时再进行下一轮采购,这样就导致了店铺的不良库存越积越多,不利于营业额的提升。

如果没有过多的存货,资金就能更好地运用起来,有更多机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订制商品。

当店铺集中在一定范围时,店与店之间的较短距离能提升物流和配送的效率,也能更好地说服批发商减少进货量。

在我们城市一处著名旅游景点,有家专门卖80后回忆的食品、玩具店,也是选择密集型经营,他们的货物来自全国各地,有些甚至需要定制才有。

我问销售员:“你们要收集这些商品也不容易啊,怎么做到的?”

销售员说:“我们是连锁店,货物需求量大,所以对厂家有话语权,他们愿意为了我们定制产品。”

在同一个区域内密集型开店的前提下,还能大大提高效率。7-Eleven在各个区域设立了共同配送中心,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分温度段进行集约化管理,将每家店铺的送货车辆从原先的日均70辆减少到9辆。

02.扩大品牌知晓率,提升顾客的消费兴趣

大家有没有关注过:在同一个城市,或者同一个片区内,突然有多家同一品牌的商店开业?

我们去吃饭或者购物时,是不是更倾向于去常见的品牌店里?

即使一家品牌是新成立的,但是在街上见得多了,我们不由得会多一分信任,觉得连锁品牌更有保障。

这就是一种品牌效应。

一个品牌从0到1,说白了是由金钱和时间推动起来的。

我们是一个打造品牌,提升个人或公司美誉度的企业,但是在我们这个城市,品牌意识相对薄弱,很多数人来了却只看到我们背后的10万+流量。

却不知,这些流量是我们花了7年时间,用2000多天日日夜夜的陪伴再加上大量资金的注入才能获得的信任。但很多人都只想用最快的时间获得流水,没有这样的耐心。

骆姐和我聊到个人品牌时说:个人品牌的背后是人品,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用很长的时间和美好的品格努力而成的,人们购买的是对于这群人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密集型开店,就像现在随处可见的连锁店或加盟店,再加上一群人持之以恒地付出和努力,维护出好口碑,否则只有钱还是不足以让人信任。

7-Eleven选择密集型选址开店策略,能够在一定区域内,提高“7-Eleven”的品牌效应,加深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度。认知度和消费者的信任度挂钩,能促进消费的意愿。

同时,广告和促销宣传更见成效,投放一次促销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率也变得事半功倍。

就像黑暗前的蛰伏,当一个品牌持续不断地曝光在人们面前,人们对它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到了一定的阶段,营收就会有井喷式增长,最终形成一个爆发点。

我想起公司最近想要合作的一个项目,他们在我们这个区域内的知晓率不高,大家还不熟悉,而同类产品有很多已经被大众认知和接受了。

想要合作时,我问骆姐,我们怎么能确定大家的合作效果呢?

骆姐说:“品牌的养成哪有那么容易呢?我们的初步合作是帮他们扩大知晓率,让人们看见它,并愿意信任它,但是转化率这件事谁也不能保证。如果品牌这么好做,就不会有人投了好几百万都做不起来了。”

我想起一位老师说过的话:如果孩子初中语文很好,大部分家长会感谢初中的语文老师,却忘记了,语文是需要基础和沉淀的,也许是孩子的小学语文老师给孩子种下了一颗种子,到了初中才发芽开花。

7-Eleven的品牌也是通过在顾客的心理先种下种子,然后通过持续地增长和曝光,慢慢成为了大家的日常必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荐 语 选址,研发供应链,与员工直接沟通,赋能 市场即战场。我们都认为减少竞争对手才是目的,铃木敏文却告诉你,不盯...
    晨峰_02c6阅读 3,465评论 0 0
  • 第一章 一切从“打破常识开始” 作者开始从事711便利店事业的机由 实现机遇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关键在于问题意识和...
    木骨头先生阅读 8,277评论 0 0
  • 对从事零售业的人来讲,7-Eleven的LOGO并不陌生,但它的起源以及他真正对便利店这个业态的贡献和启发相信大部...
    我馨飞翔阅读 4,249评论 0 0
  • 荐 语 市场即战场。我们都认为减少竞争对手才是目的,铃木敏文却告诉你,不盯着同行也能赢! 一个“误入歧途”的小职员...
    内乡老彭友阅读 9,939评论 0 6
  • 荐 语 市场即战场。我们都认为减少竞争对手才是目的,铃木敏文却告诉你,不盯着同行也能赢! 一个“误入歧途”的小职员...
    lucky次第花开阅读 6,63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