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南侧的田野里,为汉元帝刘奭与王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五陵塬上西汉帝陵的中心区域。清代,将汉元帝渭陵误认为汉昭帝平陵,并且在陵墓南侧竖立起两块石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西汉帝陵进行全面考古调查,经过科学的实地勘探和研究后,判断曾经认为的“汉昭帝平陵”是汉元帝渭陵。1957年5月31日,渭陵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作为“西汉帝陵”的组成部分,渭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渭陵远离公路,周围视野开阔,远远便可以看见帝陵高大的封土。穿过村庄以后,走近渭陵封土,可以看到两座高大的碑楼,矗立在陵墓脚下的高台上。近年,渭陵被划归给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辖,但是这里的环境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目前,在渭陵封土南侧,竖立的两块石碑,东西并列,外观相似。其中,东侧的石碑为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陕西巡抚陈宏谋等人竖立的“汉昭帝平陵”刊记陵区保护范围碑,西侧的石碑为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陕西巡抚毕沅书写的“汉元帝渭陵”碑。
在清乾隆十三年(1748)竖立的石碑上,中间刻着“汉昭帝平陵”五个楷书大字,左右两侧刻的文字,很多已经模糊不清。当时,在康陵的南侧,也竖立一块石碑,跟这块石碑相似,文字内容较完整。右侧刻着修建围墙圈地的情况,包括围地的长度、围墙内的范围、陵户的名字等信息;左侧刻着“巡抚陕西等处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尉史陈宏谋,陕西西安等处布政使司布政使今陛盛,京兵部侍郎慧中,陕西西安等处丞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武柱,署理陕西西安按察使司公□盐道孙陈兴,陕西西安等处分守西乾启粮参议道仓旭旦,西安府知府张奎年。”
在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竖立的石碑上,正中间刻着“汉昭帝平陵”五个隶书大字,左侧刻着“大清乾隆岁次丙申孟秋”“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陕西巡抚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级毕沅谨书”“咸阳县事孙景燧立石”。
唐代以前,人们明确认为这里是渭陵。宋代以后,对西汉帝陵的位置已经不太清楚。当时,在《太平寰宇记》和《长安记》中均记载:“昭帝平陵在县东北一十三里。”
后来,《类编长安志》《历代宅京记》《大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关中胜迹图志》等文献均采用这个观点,将汉元帝渭陵误认为“汉昭帝平陵”。同时,将汉昭帝平陵误认为汉哀帝义陵,将汉哀帝义陵误认为隋恭帝陵。
刘奭(公元前75年-前33年),汉宣帝刘询与嫡妻许平君之子。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刘奭被立为太子。黄龙元年(公元前48年),宣帝驾崩,刘奭继位,为汉元帝。他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好儒术。在位期间,宠信宦官,皇权式微,朝政逐渐混乱,开始走向衰落。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病死,终年42岁,在位16年,葬于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