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眼睛不太舒服,今天去医院看了看,医生说我要休息。于是我把读书的习惯需要暂停放放,正好我可以听听课。
最近听着李松蔚的心理学通识。感觉收获还很多的。
1.关于人生主题和核心恐惧
我们最想追求、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反映了我们内心的核心恐惧。而我们应对恐惧的策略有两种,一个是回避;一个是战胜。例如,一个人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那么如果回避的话,那么他可以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如果战胜的话,那么就努力成功取得成就。这两种策略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回避策略会让人没有机会检验自己害怕的时候到底是否是真的;战胜策略则很难有停下来的时候。这两种策略都是被恐惧主导的人生。
李松蔚提供的一个选择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恐惧自然发生。我们太关注自己如何不去体验恐惧,让他变成人生主题,那样反而没有活出最真实有创造力的状态。不如索性就去体验自己的恐惧,慢慢地脱敏,会让恐惧渐渐地淡出自己的人生主题,而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自己想要实现的事情上。
给我的一个启发就是,我觉得自己这几年是个犹豫不决的人,这是我大脑中的人生图式。我一直对抗着这个人生图式,那不如,先把犹豫不决的事情搁在一边,允许自己犹豫不决,甚至给自己一个循环的固定的时间去犹豫不决。慢慢地可能会发现,犹豫不决不是件多大的事情。
例如,一周给自己几天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给自己几天时间尽情地犹豫不决。这提供给我一个新的思路,那就是在接受并且认可真实的自己的情况下,依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关于人生方向
这是个多元时代,找到自我认同的方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李松蔚说,人生有方向,没有方向,都是一种活法。关键是,“认”!!
我感觉好开心啊,就是这个字,认。
我认了,我就是找不到人生的大方向。这也没什么啊?谁规定人生必须得有一个固定的长远的方向来着?
人生有方向,自然是好,容易成功。可是成功之后依然有成功之后的挑战和烦恼。
人生没有方向,可以多多体验不同层次的事情,可以让人生多样化,这也不是失败的人生啊!!
所以,无论自己现在是明确还是迷茫,都没什么的。都是可以接受的。
人最大的内耗来自于自责,自己本来是这样,偏偏我想变成那个样子,这就给自己内心很大的冲突。
所以,索性认了。我就是这个样子,这又怎么了?
3.人生无大事
人生嘛,无论遇见什么,多大点事儿啊?别太在意就好。有时候过度的在意会给问题注入持续性的能量,反而证明了问题的真实并且强化了问题的存在。
慢慢地有一颗大心,遇到事情也能够保持自己的稳定、淡然和豁达。愿意让他过去,它自然地就慢慢过去了。
能使事情如爱所愿,自然是好。不能则安之若命,安时处顺,也会少一些严肃认真的烦恼。
所以,我真心的感谢李松蔚的心理学通识课,他的思想和观点可以让人松弛下来,不会把自己当作一个问题来解决。相反,会对自己多一份理解、接纳和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