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来几年前看的电视剧里的吕秀才一直不间隙的反复询问姬无命,我是谁?因为迷茫不自知以至于姬为了解脱而自残。这个充满哲学色彩的问题确实不容易回答。当除去姓名,身份等外在的名号的时候,我们到底是谁?很有幸能够读到张德芬老师的《遇到未来的自己》,当贪婪的读完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坐在旁边朋友问我:书好看么?我点头连声回答:特别好。
这是一场身心的探索之旅,不是鸡汤,不是道理,而是引导下的自省。
我们身陷 浮尘中,我们经历种种,那些经历似乎教会我们很多道理,日渐增加的各种成功学,各种味道的鸡汤好似也在这过程中鼓励着我们的身心,帮助我们更好的再去面对未来。有个同学说,站在更愿意看看有趣的东西。并不知道从何开始,我们对被灌输的鸡汤感到乏味,有时候正因为懂得太多道理,反而过不好自己的人生。我们被灌输了太多应该和理想,然后形成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人际交往原则,然后来约束自己,衡量别人,批判别人,这是我们每天所思所想的基础,却从来没有检视过思想的正确性。耳熏目染之下,崇尚道德原则的超我慢慢的控制了自我和本我。
可笑的是,那份快乐居然在这过程中沦落成我们需要刻意去寻找的东西。我们渴求着快乐的感觉,却又压抑着追求的脚步。最近很火的电影《头脑特工队》是借助生动的画面说明情绪如何运作。设置了五个情绪的小人,基本上确实是人类一直以来有的基本情绪,分别是悲伤,愤怒,快乐,恐惧,还有厌恶。除了快乐看起来是正能量,剩下的似乎都是偏负面的,五种情绪交换的支配着我们。无论好坏情绪都是自己创造的,因为那些都是你内心对事件的解释。臣服现实,接受那种感受,然后放下对痛苦的需要。会不会更好?
如果你相信宿命,那么有的人生对了时辰,适得其所。如果你相信地球是个大课堂,那么就要相信每个人都有着各自需要选修的课程和学分。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超越身份认同,穿越情绪障碍,跨过自己所认为的外界影响,胆怯又感到新鲜的站在心里的那个自己的面前,去对话,去交流,去互动。一场关乎勇气的体验过后,自发地感到身体的联结,情绪的臣服,思想的检视,以及身份认同的觉察,原来一直贯穿着生命的始终。只是这份修行耗时耗精力。
在读这本书之前的几日里,刚好一直在追寻内心,问了很多人,我们苦苦追求到底为了什么,又是什么样才算得上成功。价值观导向的差异也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而这本书,似乎将我的困惑解了不少。每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的很不堪,让我们心存怨愤,心生恐惧。所以不确定是福还是祸,但是如果,带着自信和耐心,在流逝的时间里,耐心细心的拆卸礼物的包装,我们会享受到内在的丰富的美好,感叹于是量身定做的课程。
而我们的追寻,或许就是为了拥有剥开外壳的能力和能量吧。
九月八号,小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