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爱说“死生有命”,其实较常见的说法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出自《论语》,内含孔子“天命论”,即在孔子的观念中,人的命运由天定,人这一生无论富贵也好、贫困也罢,其实更多是“天”的安排。
当然,今人看来,孔子所提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普遍意义来说,还是相对消极的存在,不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价值观,比起“生死有命”,颜小二更倾向于“人定胜天”。
但是这是不是说孔子的“天命观”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呢?颜小二希望各位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孔子的“天命观”。他的“天命观”在那个时代,一方面,是极具进步性的言论;另一方面,也更多是他对自己一生,甚至很多和他一样不得志之人的一种“安慰”;同时亦体现了孔子就理想信念践行方面,对功利追求的绝对剥离,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境界。从孔子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与“自我奉献”之使命感相似的精神,这一点是今人所缺乏的。
1、对周礼的继承与改革,孔子心里那个决定命运的“天”
我们知道,孔子一身都以“克己复礼”为己任,而孔子所提倡的“礼”,是以“周礼”为基础的,但是孔子对周礼的继承,并不是全盘照搬,他有他的进步性“变革”,这种“改革”相对社会变革来说,没有那么“明显”与“突出”,会隐晦一些,但是只要我们细品,就不难看到孔子思想的“庐山真面目”。
对殷商和周王朝有点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殷商、以及周王朝时期,都是奴隶制社会,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在信仰与文化方面下了大功夫。就那个时期而言,最能牵制人的,当属人对“未知而绝对强大”的“天”的力量的敬畏。于此,在商周时期,就当时的文化特色来说,“天”是有人格的,而且“意志之天”是可以巩固君主权位的。
时代的进步一直伴随着人类逐步脱离蒙昧。对于“天”,周王朝相较于殷商,有较大的进步性,而孔子所在的春秋又相较于周王朝,亦有较大的进步性。
殷商时期,“意志之天”是君主一脉的祖先,君主便属于“天之子”一般的存在,于此,“意志之天”会“独佑”殷商王族血脉这种说法,便成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在这种“信仰”的逻辑关系之下,万民没有不臣服的道理。
到了周王朝时期,周公创造性将祭天与祭祖分开,并指出“意志之天”是所有人的“天”,并非独佑君主的存在,君主虽然是“天”选出来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天”会无视“君主”善恶,更不会包庇君主,如果“君主”德不配位,就会受到“天”的惩罚,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于此,“意志之天”从商王朝时期属君主独有,到周王朝,就成了所有人的“天”。
到了春秋的孔子这里,“天”又有了变化,孔子的一大进步性就在于,他把天之“人格神”的外貌丢弃了,并没有把“天”描绘成直接发号施令的存在,但是孔子那里的“天”依旧是主宰一切的存在,于此才有了孔子那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之孔子与命运的和解
孔子对于命运,有积极的一面,亦有消极的一面,而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在颜小二看来,更像是他和命运的“和解”。为何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我们知道,孔子虽然是照亮万古黑夜的“至圣先师”,但是他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利,他想宣扬自己的思想,但是却处处受阻,有“困于陈厄于蔡”的危险经历,也曾被路人嘲笑“累累若丧家之犬”,他周游列国,被质疑、被嘲笑、被驱赶,但是他没有放弃过心中的“信念”,有人笑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孔子却坦然接受,依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
孔子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大抵是一种“不问东西”的精神,他的一举一动从回来不是“目的导向”的,他将自己失败的结局、颠沛的生活,看成是“天意”、是“命运”。但是,即便是“天意”,是“命运”,都不影响他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的行为,这是他的信念与信仰。
我们从更大的角度来俯视孔子的生平以及他对命运的看法。也就是说,命运的好坏,这是结果性导向,孔子左右不了,但是左右不了结果,不代表自己就可以不去做、不去尝试,面对在孔子心里近乎“不可抗”的失败命运,他依旧坚持“作为”,坚持“有为”,这是孔子的伟大与超脱之处。
而其“天命观”,从这种程度来说,也是积极有为而总是以失败落幕之孔子与命运和解的方式。
3、我们当继承的,是孔子的“生死有命”背后的“不问东西”
要说今人最缺乏的是什么?颜小二觉得,大概是“耐性”吧,快节奏发展的今天,人们更注重实际利益,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干好应该干但几乎没有收益的事,人们趋向于寻求高效快速的“获利”方式,于此,浮躁和功利让人们的生命变得“虚胖”,人的自我价值,在这种功利中渐渐被腐蚀,最后空留躯壳,也是可悲。
但我们必须明白,每一次社会的巨大进步,都是一些“不问东西”的人,燃烧生命换来的。
“物质利益”不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全部意义,“不问东西”的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当是我们现代人最应该培养的内在涵养,这能增加我们的生命的“质量”。
就孔子思想来说,颜小二不建议各位脱离孔子时代去批判“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中的意志之天下的“命运”,这虽是现代社会以来人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东西,但老祖宗对“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我们要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的进步性,并且能够结合当下,从老祖宗留下的珍贵人文宝藏中寻找最本原的动机,并汲取他营养,比如,体味孔子之“生死有命”背后的“不问东西”。
颜小二在努力着,你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