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位于郑州西20公里,是河南省距省会最近的县级市。荥阳是象棋的故里、郑氏的祖地,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和李商隐的陵园也在荥阳,另外还有复建的观音菩萨的道场大海寺等景点。河南荥阳是郑氏发源地,在荥阳城东南角檀山脚下、郑上路与310国道交会处的三角地带,郑桓公与儿子郑武公、孙子郑庄公雕像目视东方,脚步沉稳,自关中走来中原,落脚在荥阳的大地上。分别被郑氏后裔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被尊“郑氏三公”。郑氏三公紫铜雕像高28.1米,于2004年10月29日在荥阳在荥阳举行的“中国·荥阳首届郑氏文化节暨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10周年”庆典大会上宣告落成。
大海寺,位于郑氏三公雕像侧面的三百米处。据碑文记载,该寺创建于北魏前期(525年),原名代海寺,传说观音北行渡人,移居荥阳,从此荥阳护城河开始随海水潮汐瑞落,故名代海寺(意思是代替南海)于是代海寺就成为观音菩萨的第二故乡。后至明清毁灭,一九九四年九月清定上师来荥阳参加郑氏谒祖,在原大海寺遗址处,感应到毁灭的古寺非常遗憾,随即指其弟子智妙(俗名曹云霞)设法重建大海寺,并题字(青云直上)作为鼓励!经过努力于一九九七年七月,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恢复重建大海寺! 一座十米高的滴水观音铜像已于九九年农历九月十九日举行了隆重开光仪式,今天的大海寺,山门辉煌,七层高的千佛塔极乐园已经开始使用,大雄宝殿、观音法船等殿堂庄严肃穆。
刘禹锡墓位于檀山上,与郑氏三公雕像和大海寺为邻。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七十一岁时病卒于洛阳,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1987年3月4日,刘禹锡墓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依托刘禹锡墓,荥阳市政府修建了一座人文景观主题文化公园—诗豪园。园中沿主路建设牌坊12座,以时间和地名为径,穿过荥阳坊、连州坊、和州坊、朗州坊、苏州坊、夔州坊、汝州坊、同州坊等牌坊,串起诗人生活的轨迹。园内随处可见名家书写的刘禹锡诗文作品的石刻和楹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为禹锡园题写园名。公园免费向游人开放。
李商隐公园位于荥阳市市区东部310国道和中原西路之间的豫龙镇境内。公园以李商隐墓地为依托,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李商隐诗歌文化为背景,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了荥阳的人文历史特色。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812年,死于公元858年,终年46岁。他的原籍在怀州河内,即现在的沁阳县,祖辈迁居荥阳。李商隐在荥阳出生,死后就葬在荥阳檀山原,是个地道的荥阳人。虽然李商隐的一生就像他所在的那个晚唐一样风雨飘摇,但他的诗歌成就却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珍宝,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排名第4位。
(2016年2月13日下午骑游,后于14日和15日又坐车到访三公像、刘墓园和李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