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开始为一家人准备今天的早饭。下楼去市场买了一袋豆浆,带回家后发现由于天冷,豆浆上面凝结了一层薄薄的豆皮,豆皮吃起来口感非常好,光滑细腻,醇香之气萦绕在齿间久久不能散去,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儿时,想起了我的外祖父。
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可是每每吃到那些吹弹可破,入口即化的大豆腐以及口感筋道的干豆腐时,还是会想起我那个慈祥和蔼的外祖父,头脑中会自动回映起老人家在磨坊做豆腐时的场景。
外祖父离开时已年近八十,身体一直都还算硬朗没得过什么大毛病,他是一个十分认真地老人家,一辈子本本分分地做他的豆腐。
因为物美价廉,所以村民们都十分喜欢吃外公做的豆腐,往往满满的两箱豆腐从村子的东边走到村子的西边,再回来时就只剩下两个空空的箱子了。
他常常对我们说:“这做豆腐看似简单,做法却极为讲究。首先对水的要求很高,水质必须要好。其次,在黄豆的选材方面也要严格的把关,不能有太多的石豆,不然豆腐的口感会大打折扣。”
还记得儿时有一次在外祖父家住,天刚蒙蒙亮时起来去厕所,看到外公平时做豆腐的茅草屋里闪烁着微弱的灯光,我很好奇就站在门外向里面望去,发现外公正在一粒一粒地挑选黄豆,暗黄色的灯光照在老人的面庞,像是岁月给他镀了一层柔和的金。
每天老人家都会烧开一大锅的水,将挑选好的豆子磨成沫放在里面煮豆浆,煮好了之后将豆渣过滤出去,接下来就是卤水点豆腐了,香飘飘的豆浆经过卤水的洗礼就变成了白嫩嫩的豆花,然后将豆花倒入模具中进行挤压,待定型完成,香喷喷的大豆腐就出炉了。
外祖父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有在几个脾气相投的人面前才会打开话匣子,平时闲下来的时候会邀三五好友来家里喝喝小酒、谈谈天、下下棋。每天过得还算悠闲自在。他与我们小辈之间几乎是没什么交流的,极少能听见他唤我们的名字,以至于我和姐妹们常常在背地里讨论外公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啊。
直到舅舅家二弟罹难,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外表刚强的老人还会有如此脆弱的一面,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外公流泪,他蹲在院子外的墙根下,无声地啜泣着,这时我才明白外公并不是不关心我们,只是他把他的关心都藏在了心里,不会把感情轻易地流露出来。
他把他的感情留在了那一颗颗金黄又饱满的豆子里,为家人们制造出营养又美味的豆腐,大概就是他最认真的表达爱的方式了。
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等我们反应过来时剩下的便只是他的尾巴了。
外公也已离开我们十年有余,曾经青春年少的我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
虽然生活条件慢慢变好,曾经吃不到的大鱼大肉已不再是奢侈品,可是我仍然怀念外公做的豆腐,怀念那个永远飘着豆香的茅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