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开始的这几天,不怎么舒服,主要是有感冒症状,具体表现是鼻塞、咳嗽、打喷嚏,还有牙肉肿痛,再摸右边的腮帮子,也有明显痛感,应该是既有受寒,也有上火。受寒估计是与腊月二十七那天温度比较低,没有及时换厚被子,小年夜那天也冷洗了一个澡有关,而上火则与那两天吃了大蒜炒羊肉、洋葱炒虾仁有关。
一般人家做炒菜,往往是起锅烧油后放一定量的葱姜蒜,起调味作用。而且,大蒜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营养元素,洋葱富含钾、维生素C、叶酸、锌、硒及纤维质等营养元素,适当吃一点对人体有用。我有时候自己烧鳝鱼、烧鳊鱼也会加一点生姜,在即将盛起来的时候,加几片扯成段的蒜叶,点缀一下,看上去好看一点。
但是,葱姜蒜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味辛性温。如果是大把大把地烧成大蒜炒羊肉,或者整个整个地烧成洋葱炒猪肝或是洋葱炒虾仁,多吃几筷子,于我而言,就反受其害了,必然上火,形成比较明显的感冒症状。二十多年前开始,老伴到了冬天就会时不时烧各种各样的羊肉,其中能见度比较高的就是大蒜炒羊肉。像我这种比较喜欢吃辣的人(几十年离开老家,吃辣的水平严重下降,目前只能是微辣),自然也偏好味辛的葱姜蒜,事实上,吃起来口感也非常好。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但凡多吃几筷子的大蒜炒羊肉,就会立竿见影地嗓子像冒烟一样,甚至还形成几个淋巴,要难受好几天。之后,发现吃洋葱炒X也有同样的问题。
知道了这个适之于我的这个“规律”后,我就开始回避这些食品。老伴说吃这些是“杀菌”的,可以预防感冒,鼓动我多吃,有时候嘴馋,就刻意剔除蒜叶和洋葱,只少量地吃羊肉、猪肝或虾仁,但常常还是“中招”。因此,少碰乃至拒吃的意志越来越坚定。
然而,年前的两天却破防了。在连续两天里,老伴先一天烧的是大蒜炒羊肉,第二天烧的是洋葱炒虾仁,这两样都是比较下饭的,老伴烧的其他菜,比如炒芹菜、烤麸炒黑木耳等蔬菜、萝卜煨排骨等汤类、红烧牛肉等荤菜,用辣椒炒的菜一个都没有,不利于下饭,刚开始我还拒绝吃大蒜炒羊肉、洋葱炒虾仁,连续几顿饭均如此,就忍不住挟了几筷子,结果就再次中招。当然,这次中招也不能全怪是吃了这些东西,还在于临近年关的自我松弛感,醒来还是一如既往的5点,入眠却是一反常态地到了零点之后,免疫力下降了。
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牙肉痛,以至于一家三口一桌子的十几个菜大多数都没有碰,也算一个小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