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克服思维定势,扩大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
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各位都是专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懂学生。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讲一句话,我们拿一瓶水给孩子们说,这瓶水来自青藏高原,是最好的水。但是你别忘了一条,那一天学生不渴他不想喝水,请问你这水还有用吗?这就是要有针对性,就是你的给予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的,这个才是对的是最好的给予,也是最好的课程。一位大连教育学院的老教授说:任何好的培训效果不取决于你专家有多么大牌,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满足了学员的需求。同理可推,教师教学,不在于你讲得有多好,关键是你提供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刚好是学生最困惑的,它最需要的,他自己解决不了的。所以了解学生很关键。
(三个有意义的理论:奥斯维尔的有意义学习、韦伯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
对课堂教学我们应该有三点追求:豹头、猪肚、凤尾。这六个字是对艺术的追求。我们要把每一节课当作艺术品来打造。
案例:有位老师上认识图形的数学课,老师花很多功夫做一个课件,上课同学们来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在课堂的问话,最好少用这种话“你发现了什么?”因为这种话指向太开放。)一个小男生马上举手:“老师,我发现了你那个屏幕上那个门没关上。”......讲了三分钟都没绕到今天要讲的问题上去,老师们,这种引入有效吗?无效。其实第一个学生说门没关上的时候,老师就应该立刻踩刹车:“唉哟你眼睛很亮,门真的没关。”然后,马上一句话收回来:“请问这个门是怎么形状的?”他说是长方形,这样就切入主题了。
一节课40或者45分钟,哪个时间段最重要?(前15分钟,在学生最精神,最兴奋,注意力最集中,最有兴趣的前15分钟)
四是叫四层建构。
第一,关注核心素养。第二,提升供给质量。第三,落实深度学习。第四,促进思维发展。
这四句话其实层层递进的,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说,也是这个逻辑变化: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思维发展,你必须落实深度学习。要想落实深度学习,你要引导他深入你的课程提升供给资源。如何提升供给质量,就要关注核心素养
五字要诀,这么五个字就是一节好课,我们对一节好课的五字要求:新实活美深。
我们很多老师拿着一张旧船票上孩子们不同的客船,就是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你还不守着原有的教案,这是不对的。
实是实实在在,活是鲜活,美是不同学科的理性美和感性美,乐就是快乐和兴趣(幽默是一个好教研员最好的助手),深就是深度。江苏追求唯美浙江追求务实。
构建六度课堂:长度,宽度,厚度,温度,乐度,适度。切口很小,务实很深。适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我是初中数学教研员,我说明这个身份的目的是说,刘校长今天上午的讲座我是真的听懂好,因为特别是上午的第一节课例,我估计咱们在座的有一部分,特别是文科的教研员有些东西是没听懂的,但是为什么没有听懂,大家还是听得都非常认真,我觉得两个原因:一、
刘校长非常有激情。他的这种激情和投入,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教研员,能够投入到今天半天学习的课例分析和他饿讲座中去。
给我的第一个启发是:首先,我们作为教研员,我们在给老师评课的时候,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有一些激情,甚至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指导我们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不是要把老师的激情,作为指导教师教学要素中的第一个要求,如果我们的老师在我们的引领下,都能上出充满激情的课堂,让他的课堂变成激情燃烧的课堂,我们的学生怎么不会对我们的课堂感兴趣呢?
二、
刘老师吸引我们的第二个原因是“思维”,伟大的导师列宁对数学有一个很准确的定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刘老师的课堂的确让大家感受到了思维给大家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是一种高层面的精神享受。大家上午对这种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都非常高,正因为大家对数学这种火热的思考,你才感受到了数学这种“冰冷”的美,理性的美。我想,这也就是刘老师说的数学气质和数学味儿。
这给我带来的启发是:我们在指导老师教学的时候,要引导老师挖掘我们各自学科特有的本质特有的美,用我们学科特有的美来引领学生,来吸引学生,把我们的课上出品味。
三、
在上午的下半段时间,刘老师现在理论的高度,来阐释了精彩的课例是怎么来的,是用他们团队总结出来的理论进行指导的。这是我听到的最有意思的一次理论讲座,是有血有肉的,有很多鲜活的例子吸引着大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这给我的第三个启示是:刘老师也说了,我们教研员指导老师,那么我们就要比老师高出来那么一点点。高在哪里?出了刘老师所说的“新”之外,我们还需要比老师多一些理论方面的认识,我们的理论应该更多的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