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司马昭杀死了嵇康。嵇康作为魏晋风骨第一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帅的一塌糊涂。嵇康生前曾拜访隐士孙登,孙登说:"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意思就是:你虽然很有才华,见识却很少;在当今世上恐怕难以免祸。
嵇康在临刑前夕,写了一篇《家诫》,给他十岁的儿子嵇绍。教育他千万不要像自己这样恃才傲物、放浪不羁;以致于招来灭顶之灾。概括起来是:以后要老老实实做人,凡事要小心谨慎。其中大到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小到日常生活的人情来往。林林总总,洋洋洒洒千文字。令人看完大跌眼镜,这还是"竹林七贤″之首嵇康说的话吗?
。
嵇康把儿子嵇绍托孤于山涛,山涛和嵇康都是名列"竹林七贤"的人物。前不久,嵇康还写了一篇与山涛的绝交书。狠狠嘲讽了山涛一顿。好在山涛没和他计较,以后把嵇绍抚养成人,并且引荐到朝廷当了官。
《晋书·嵇绍传》记载: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晋惠帝的朝廷军队吃了败仗,随从的文武百官以及侍卫都一哄而散。惟独剩下嵇绍保护皇帝,结果被杀死在皇帝身边。鲜血溅在了皇帝衣服上,等以后别人要给皇帝洗衣服。这位傻瓜皇帝哀叹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嵇康被晋文帝司马昭所杀,嵇绍却为了保护晋惠帝去死。嵇绍一脑子忠君爱国的思想,居然去替杀父仇人的孙子挡刀。而且为之挡刀的还是个白痴皇帝,这种白痴皇帝正是天下混乱的根源。现在看来嵇绍的舍生取义真不值。同样嵇康也是如此,言行叛经离道使最高统冶者所憎恶,为坚持自己所谓的信念从容就义。嵇康与儿子看似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然而性格决定命运,父子两人性情刚毅,都是那类舍生取义的人;没有丝毫的妥协和通权达变。所以路走到最后,其结果只能是殊途同归——横竖都是死路一条。
注:司马昭生前末称帝,他儿子司马炎篡魏自立之后;追尊父亲司马昭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