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教过国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文难教,因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太多太杂!
你看:生字需要会认会写,词语必须了解意思,重点句式要求仿写,段落结构学会划分,中心主题理解记忆,主题含义还不得违背……
既不可顾此失彼,有不得面面俱到!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难教才有了许多老师放弃此科转教数学或英语,毕竟那些更单纯,我今天教授了一个知识点就完成了任务!而语文不行,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你的学生回答的头头是道,但他譬如思想感情偏颇了,书面表达语句出错了,亦或词不达意了就是一个错!很多时候,老师是吃力却不讨好!
就中高年级语文而言,我建议新老师讲授该学科内容之前,先必须做到两点:
第一、了解本班学情,因“才”施教。
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该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他们现有的学习习惯,从而能根据大半学生情况实施自己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譬如作业拖拉,书写潦草,不做作业……一定要请出戒尺,根据学生是否是家庭原因亦或自身自制力不足导致亦或未用心听讲所致,拿出威严加以震慑,用一对一办法加以改正,否则势必劳碌无功而返!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秀班风得保证!
第二:摸透教材,因材施教!
就人教版小学四到六年级语文教材而言,一般分为八个单元依次是:认识大自然,认识周围社会与爱国教育,感恩教育,成长感悟,身边熟悉的物,传统文化教育,特色人物,想象未来篇等这几类主题。如果执教老师不能摸透教材,就会陷入只会教单篇课文却“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误区。其实教材中选取的课文是为了主题服务的,你只有站在整本教材通篇的立场才能将各单元主题串联成一体,明白本书到底需要孩子掌握什么!
以往的做法是到了哪个山头才唱哪样的歌,这种方案最大的弊端是:被动,老师被动去假设,学生被迫去表演!
比如讲到感恩主题单元,可是当下没有“令我感动的事”怎么办,作文总需要写吧,于是学生被迫出现了“老师带病上课…”“妈妈冒雷雨为我送伞”…等诸多情节!
能怪孩子造假吗?不能,即使能,是因为你老师逼的!
老师成了学生造假的罪魁祸首!可老师也无奈,孩子阅历浅,没有什么实例可写,作文却必须要交,怎么办,只有造假,甚至有人言之“作文作文,做出来的假水文!”
孩子不是木头,每天都会所见所闻所感,又何须做文呢!!其实老师需要指导孩子有目的地收集生活中的素材,生活绝不是像教科书一样“死板地一单元一单元”地呈现,而是丰富多彩的,惊喜总是在令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现!
今年秋季我带的六年级一届学生,在上第二单元“爱国人物”主题时,一个学生对我说了她近期发生的事:因为倔强和班上闺蜜闹别扭,中午她没去食堂打饭而是趴在桌上呕气,醒来却发现碗不见了跑到食堂,关门了,“真倒霉!”她本想饿一餐,等她回来满满的饭菜已经摆在桌上,碗下一张小纸条:“见你睡了,没经同意拿了你的碗,对不起,永远好闺蜜!”此刻满怀的感动……而六年级“令你感动的人与事”需要到第三单元才讲,怎么办?
所以老师需要有教材通篇意识,我的做法是:开学初就摸清教材主题,根据这几大中心让学生制作《…文集》,文集中围绕本册教材去积累素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等真实素材分门别类地记录到文集中,从而为将来写这一主题埋下伏笔!人的写作灵感来自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作家,只要给他有感而发灵感的“点”,这个“点”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只要你让他找到可以产生共鸣的“点”,一切就变得自然,生动!
作文不应该是闭门造车,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不是一张白纸,他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老师需要做的不是代替他去思考,去构思,而是给他一把开启记忆之门“钥匙”,引领他进入的思想新高度!
小学语文,只要老师合理安排,因材施教,即可事半功倍!!
刘安帮17.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