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讲话,但不一定会好好谈话。有的人通过谈话获得了资源助力了自己的目标,有的人通过谈话切断了与别人的联系,从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谈话是一门技术,和其他技术一样,也是需要掌握技术要领,然后不断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英国作家罗森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和另外两位作者埃迪和彼得一起合写了一本新书叫《谈话革命》(The Talking Revolution)。在这本书中作者建议我们掌握以下几个谈话技巧,教会我们掌握沟通的窍门。
第一,先去试图理解别人。
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和其他人说话时,很难从“传送模式”转成“接收模式”,问题就出在这里。曾撰写过《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作者史蒂夫·柯维说过,“我们应该在寻求被理解之前先去理解别人”。也就是说,在你开始发表意见或是挑剔别人的观点之前,重要的是先彻底理解对方的想法,充分理解TA所说的话。
前几天我的一个朋友带着她的朋友A来找我,在谈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就决定以后再也不会给A时间,因为我们无论谈论什么话题,她都是在表达她自己的观点,从来不理会我们俩在说什么。
第二,让对方明白你理解他的想法。
一旦你弄清了对方的见解,要让对方明白你听到了,而且理解他们的意图。你可以用“没错”或者“我明白”等正面的提示词回应对方,让对方知道你理解TA的观点。如果对方知道你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倾听以及理解,你们之间就会建立起一种联系,再往下的实质性交流就容易多了。
对方说的观点和我们的想法一致时,我们还比较容易做到回应对方,然而,如果对方的说法和我们的想法是相悖的,我们就很难做到,更多的是想要驳斥对方。
第三,联手找到解决方案。
当对方明白你完全理解TA的想法,那么TA就可以向你敞开心扉,自由自在地进行沟通探讨。这样的对话会带来新的思路,这是相互倾听和反馈的效果,有时候你们还能找到一个之前不太可能存在的解决方案。
沟通是为了达到双赢,彼此经过碰撞产生新的灵感,而不是自顾自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打破陈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话习惯,有时连自己都难以觉察。比如,在别人讲话时你可能显得心不在焉,或是你自己讲话时滔滔不绝,根本让人插不上嘴。想要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你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习惯,如果有,看看能不能改进,并且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和理解别人身上。
过去我就是总犯“职业病”,因为是培训师,所以说起话来就停不下来。现在想办法控制自己表达的欲望,除非对方期待得到我的建议。
第五,不要以批评别人为目的。
有些人会倾听别人讲话,但是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批评别人。要想相互理解,最好不要把倾听当作攻击对方的武器。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鼓励和认可,一旦对方觉得你是在想办法批评TA,那么就会让两个人的谈话氛围被破坏掉,从而影响最后期待达成的谈话结果。
第六,选择交流的适当渠道。
面对面交流是最好的形式,因为电话交流缺少当面观察的机会,全靠声音传达信息。短信交流只有文字,连声音都没有。因此,如果你希望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应该尽可能选择面对面的交流方式。
通信手段越是发达,人们越是珍惜古老的交流方式,例如手写的一封信,例如亲自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