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额尔古纳河》的感想

迟子建的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以最后一个鄂温克族女酋长玛利亚·索为原型,讲述了鄂温克族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这本书,写尽了生命中的苦难与绝境、勇敢与顽强、以及爱与希望,我被书中五代人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从阅读开始不久便充满忧伤的惊心动魄,到阅读结束后久久不散的回归心境平和式的荡气回肠,这种感受转换是种很奇妙的感觉。


首先,我很想强调,我是多么不想提及死亡,我是一个书里书外都看不得死亡的人。

余华虚构《活着》里抽血而死的有庆,并不嘴馋但因家太穷,吃豆子撑死的苦根;豆豆虚构《遥远的救世主》中本可以避免残缺完全可以不死,但与犯罪分子搏斗中因严重毁容而选择开枪自杀的刑警芮小丹;梁晓声虚构《人世间》中向往美好生活却在奔赴幸福的路上不幸遭受枪击身亡的周楠;杨本芬真实《秋园》里突然离世的夕莹……这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死亡,都曾让我纠心,都令我久久无法释怀。


可《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偏偏就是如影随形的死亡。

书中描写了太多的死亡,看看我上面这张人物关系图吧,凡标上红点的,皆代表书中的他们不是被活着的人们忍着悲痛把他们扔在了向阳的山坡上,就是活着的人们含着眼泪把他们就地风葬(风葬是鄂温克族一种古老的丧葬方式,寓意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和统一)……

他们中,有夭折的孩子,装在白布囗袋里,那向阳的山坡啊,那里的草在春天时发芽最早,那里的野花也开得最早。他们中,有各种无常而丧命的成人,有人因救人而舍命,有人因情感而绝望,有人因尊严而自杀,还有人因不小心的过错良心不安而一蹶不振,郁郁而终……

这些逝去是悲壮,但又不是,作者在描写死亡时,似乎没有激烈的情绪,没有痛彻心扉的言辞,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与多年以前,路遥写《平凡的世界》中还是虚构的人物田晓霞死时,作者的嚎啕大哭,我是在自己也写文字的心境中,一年又一年才能理解的嚎啕大哭相比,我是一开始便理解并心甘情愿地就选择相信《额尔古纳河右河》的作者迟子建在采访时所说的话了,她说:“或许死亡在他们心中不是死亡,是另一种生,是生命的另一种开始。”是啊!若不这样安慰,又该怎么释怀呢?

死亡,在这本书里成了最难以逃避的面对,因此,死亡,在这里也不得不变成了最轻易的割舍。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死亡,他们甚至没有太多的时间感怀忧伤,他们只能并学会接受无常,面对死亡,他们总是大哭一场,哭完接着赶路。

是啊!人生无常,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是我们不可控制的,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站,那一天迟早会到来。看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我更加愿意选择相信《寻梦环游记》赋予死亡的意义,那是可以让我们多少可以对无法排解的永别得以释怀,那便是——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上面大篇幅的死亡感想,我想,我是不是扫了大家的兴了?这部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豆瓣评分高达9.0分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好多好多读者,太多人看了这本书,希望身临其境美如仙境的大自然,他们对额尔古纳河这个世外桃源产生了神往。

可我读完,我虽也被大自然的神奇景致震撼,但我头脑里绝大部分只是它的百年苍桑与苍凉,还有就是鄂温克族人们的善良和勇敢。至少,此刻,我是一丁点儿也没有想去额尔古纳河看看的念头。因为,如果真身临其境,我的头脑里定会总是浮现四棵大树支起来的风葬场景……

尽管,我之前也向往心旷神怡之地,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的草原,我也曾想过把自己置身于旷野之中,置身于山水天地之间。


当然,或许我是被书中过多写死亡的阴影蒙蔽了头脑,使我不能清晰的思考其他,以至我的感受还很肤浅。我知道我本该努力让自己像众多读者那样,畅快地感受大自然神奇的美景多过充满忧郁地哀叹死亡。

我想,那么多人读出对额尔古纳河的神往是有他们的道理的,那一定是我还没有来及感受到的。可我也知道,我会感受到的,这绝对是一本有后劲的书,比如行走在晨雾间灵性非凡的驯鹿,比如带着露珠的苔藓,比如火塘旁神奇的跳神的萨满,比如彩色的河与雪中的希楞柱……,这些比如啊,让我深信此书除了悲伤的死亡,更有诸多美景美好留待我细细品尝。


你看!别人看完书可是这样欢快的描述的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在大兴安岭深处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性。他们养着驯鹿,苔藓而栖,在日出时打猎,日落时回家,月光下架起篝火,喝酒唱歌吃肉畅谈,他们就如大自然本身一样,清新舒适,让人放松。  ”     

再看

“看了这本书,你甚至会和我一样惊讶里面描述到的美丽景色,像梵高的星空一样旋转着的夜空,穿着闪着亮片的神奇的衣服的萨满,在月光下充满力量地跳舞。”   

这也确实是书中的实情实景实况呢!

比如,维克特和柳莎结婚仪式结束后,书中对篝火的描写是这样的,

如果说篝火在白昼的时候是花苞的话,那么在苍茫的暮色中,它就羞羞答答的开放了。黑夜降临时,它是盛开,到了夜深时分,它就是怒放了。

书中说,他们那里一般来说婚礼的日子有雨是吉兆,但举行婚礼当晚留在营地的母鹿产下象征着灾祸的畸形小公鹿, 所以听着雨声,原本被象征畸形鹿崽所扰乱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她清晨看到的景色是这样的,

雨足足下了一夜,清晨时才停止。走出希愣柱,如同走入了仙境,远山近山都笼罩在白雾中,营地上也雾气缭绕,看对面的人都隐隐绰绰的,让人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离开土地,飘荡在大气中了。           

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呀!——————————————————

关于驯鹿

跳出死亡的阴影,来写不得不说的驯鹿。

驯鹿是很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性情温和而富有耐力,虽然个头大但非常灵活。

驯鹿全身都宝,可以为鄂温克人换来必需的生活用品,它们也可以作为日常的交通工具,驮运重物;而且它们除了让猎民们适当的给补食盐外,其他不需要人太多的照顾,驯鹿会自己找寻食物,它们吃的是苔藓、石蕊和蘑菇,饮的是露水、河水与雪水,森林就是它们的粮仓,它们吃东西很爱惜,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鄂温克人的生存离不开驯鹿,他们曾经说过,没有了猎枪,他们还可以喝酒,但没有了驯鹿,他们就一无所有了。正如书中所说,驯鹿一定是神赐予他们的,没有驯鹿,就没有他们。所以,猎民们不停地为给驯鹿寻找有着丰富苔藓和干净水源的生存的地方而迁徙。

老达西带着他的猎鹰与狼搏斗,是驮运神像的驯鹿马鲁王叼着猎鹰奥木列的翅膀报的信。萨满跳神救人,需要杀鹿贡献给神,没结婚没有子女的尼都萨满跳神,也是鹿代替人去黑暗的另一个世界。

最后政府动员他们下山定居,也主要是驯鹿的问题猎民们不肯搬离大山。政府干部说山上居住环境恶劣,医疗条件差, 开工建造的定居点激流乡( 在贝尔茨河和下乌力吉气河交汇的地方), 那一带林木茂盛,风景优美,适宜居住。 瓦罗加说如果驯鹿都跟着去了,它们不可能总是在贝尔茨河流域采食苔藓,驯鹿去哪里,他们最后还是得跟着去哪里,长久的在那里定居是不可能的。

而动员的两名干部说你们养的四不像跟牛马猪羊有什么区别?动物嘛,它们就不会像人那么娇气,它们夏天可以吃嫩树枝,冬天吃干草,饿不死的。他们的话让大家格外反感。

鲁尼说,你们以为驯鹿是牛和马?它们才不会啃干草吃呢。驯鹿在山中采集的东西有上百种,只让它们吃草和树枝,它们就没灵性了,会死的!

哈谢也说,怎么能把驯鹿跟猪比?猪是什么东西? 他们的驯鹿,夏天走路时踩着露珠,吃东西时身边有花朵和蝴蝶伴着,喝水时能看着水里的游鱼;冬天呢,它们扒开积雪吃苔藓的时候,还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红豆,听到小鸟的叫声,猪怎么能跟它相比呢!

可见驯鹿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有灵性的动物不止驯鹿

先说猎鹰

想孙子而不得的老达西,训练出来的猎鹰,可谓神鹰,书中关于他如何将一只普通的山鹰训练成一只凶猛的猎鹰的描写,堪称精彩绝伦。在他的调教下,当孙子培养的猎鹰果真帮他杀了狼,为他报了失去一条腿的仇。

再说猎狗伊兰

狗对人忠诚且通人性,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书中林克的猎狗,在林克出事后,赶回营地报信,后又在主人风葬时自己用爪子刨坑想跟着死去的男主人同去。最后,伊兰陪着舞蹈中的女主人,一起化为灰烬。

最后来说说马

说实话,我对马了解的不多,马在我脑海,除了是在动物园匆匆忙忙式的瞬间 驻足观望,就是我看过的影视剧里的英勇无畏带着主人厮杀疆场的战马,要么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腾跃四肢,扬起的鬃毛在风中飘舞潇洒肆意的骏马,要么是马主人牺牲,泪流满眼有情有义的马……

所以,我知道,马跟狗一样,也是可以读懂人类情感和意图的灵性动物。

日本人放回拉吉米,途中拉吉米骑的马因炸弹受惊,狂奔中,使得在马背上被颠得天昏地暗的拉吉米失去生育能力,成了个不完整的人,没有勇气活下去的拉吉米了,沮丧绝望自杀,不过还好的是,未遂。被救的拉吉米,带回了那匹马。马见到小达西后,满眼是泪。它拒绝吃草,拒绝喝水,可见,马儿是出于内疚和自责选择不吃不喝的啊!喜欢马的小达西明白马的心思,这马,是以绝食的方式求死……

骑马寻找驯鹿的拉吉达,因为两天没有休息,太疲劳的他在马背上打个盹儿被冷死后,是马哪怕累得气息奄奄也把主人驼回营地的。

这些动物呈现的灵性,让我想起《百年孤独》中梅尔基亚德斯的吆喝,他宣告:“万物皆有灵”。


关于萨满

萨满是一种图腾,是鄂温克族人的信仰。萨满教使用的是一种巫术,由萨满通过跳神来祛病除灾,但是代价是会失去亲人或者驯鹿。

我看到书中两位做萨满的——主人公“我的叔叔尼都萨满,一个是“我”的弟媳妮浩,他们是人不是神,是天选的始终心怀大爱良善之人。是在灾难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生命或自己挚爱的生命换取他人平安的人。

这是我对书中尼都萨满和妮浩萨满的解读。

书中妮浩在成为萨满时,按老萨满举行新萨满仪式所教妮浩在全乌力楞的人面前讲的话是,表示她成了萨满后,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神赋予的能力保护自己的氏族,让氏族人囗兴旺、驯鹿成群,狩猎年年丰收。

整本书对我来说都没有晦涩难懂,但是这个萨满教真的是让我觉得有不可理喻的残酷一面—— 跳神是救人不错,但是,那是一命抵一命啊!身为母亲的萨满妮浩每跳一次神,每救一个人都要失去自己的一个孩子,这未免太残忍了!

萨满教是鄂温克族的古老宗教信仰,“萨满”这一称谓来源于古代鄂温克语,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 后来成为对萨满教巫师的通称。

鄂温克人认为“萨满”是人和神之间的联络人,是“先知者”、“通晓者”,因而在他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鄂温克族萨满文化内涵丰富,相关的传说、萨满神歌、舞蹈、服饰、神鼓法具等,是具有古老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萨满舞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都萨满做萨满的时候,哭了一天一夜,是心有不甘?是对美好生活抱有不想背负太重担子的自由向往?还是不知道是不是觉得自己承担不了那样的重责任?谁知道呢?

无子女单身的人做萨满还好,没有人可失去,他每次跳神时的一命换命是驯鹿,不像妮浩萨满每次跳神救人,自己就会失去一个孩子,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一跳就没了,这是有残忍?有多不公平?然而无可奈何!

读者不懂,为何对天选有大爱的萨满不说照扶家人,还要搭上心爱的人性命呢?实在是太残忍了。

弗洛伊德曾说,人们所做之事,不是为了追求快乐,就是为了避开痛苦。

可妮浩当了神圣的萨满后,所做之事,既不是追求快乐,也不是为了避开痛苦,是让自己在油锅里煎,在刑架上烤。

为救偷他们鹿崽的十六岁少年,妮浩跳神失去了待产的孩子,她怀抱着还没有看到过这世界任何的一点儿光亮就沉入了黑暗的男婴,为他唱了这样的神歌:

很伤感,我们读者为其心疼的声音震耳欲聋,神圣的萨满都是为使命而活的,他们普渡众生,用温暖照亮了别人,最后自己油尽灯枯。


希椤柱

希楞柱也叫“仙人柱”“撮罗子”,是鄂伦春人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适应寒冷多雪的环境,以原始的木架建筑风格,与皮毛、兽皮等综合物质创造出的一种具有原始、简单、粗犷、实用的屋子。

希楞柱很容易建造,砍上二三十根的落叶松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集在一起;松木杆的另一端就戳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圈,外面苫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早期用桦皮 和兽皮作为围子,后来很多人用帆布和毛毡了。

书里鄂温克人说,“我喜欢住在希楞柱里,它的尖顶处有一个小孔,自然而然成了火塘排烟的通道。我常在夜晚时透过这个小孔看星星。从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几颗,但它们异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似的。”   

看书的读者我也喜欢希楞柱,不光是希楞柱保暖且美,关键是这“移动”的屋子,全族人无论贫富都可以青一色的拥有,不用纠结现代房车里的淋浴房是不是最豪华高档,没有钢筋水泥混凝土的气息,更没有谁家洋房带不带游泳池的卷。


靠老宝

靠老宝真是个温暖的名字,是个空中仓库。

靠老宝是从来不上锁的,即使不是本氏族的鄂温克人路过,如果急需东西,可以自取靠老宝中的物品,用完归还回来就是。实际上,就是不还,也没有人抱怨过路人取了里面的东西。

书上在写“我”和坤德在追逃跑的娜杰什卡的路上,我独自迷了路,朝原路相反的路上越走越远,下着雨,又冷又饿,途中还遇到了熊,差点丧命,后来是靠老宝的出现, 让“我”不仅有了食物,而且还有了一个可以暂时休息和躲避风雨的地方,弯着腰坐在里面嚼着肉干,“我”才确定自己得救了,甚至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运的女人。

也是因为靠老宝,“我”遇见了值得托付终身的拉吉达,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关于婚姻

杨绛先生曾说过:“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两个人共同成长和经营。最好的婚姻,就是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困难中相互扶持。”

我看到书里的夫妻多半都是如上所说的,他们都是非常恩爱的,

林克和达玛拉

伊万和娜杰什卡

哈谢和玛利亚

“我”和拉吉达/瓦罗加

鲁尼和妮浩

小达西和杰芙琳娜

维克特和柳莎

安草儿和优莲

上面这些夫妻都是情比金坚的人,他们是我小时候看到的身边的亲戚邻居家家和睦温馨的感觉,他们心相依身相伴,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样子,是我从小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根深蒂固的婚姻本来的样子,他们给人的感觉都是婚姻的美好。

想象一下吧,男人们结伴外出打猎,女人们在家把猎物做成美味,所有人围在篝火旁共同享用。这样的大家庭,不光夫妻同心,就是整个氏族也是同拧一股绳,集体式《天仙配》中的“男耕女织”感,他们只是为了生活没有多余的想法,所以,处在婚姻中的人,两人的灵魂也可能是契合的吧。

因此,可以说,他们的另一半,都是彼此的好伴侣。确实!婚姻不是一张纸的承诺,而是风雨同舟的相伴。因此,我始终信张爱玲说的,一个好的伴侣可以减少人间一半的疾苦。


关于幸福与永远

什么是幸福?什么又是永远呢?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答案。

而我以为的幸福与永远是——选择携手同行的两个人,经过天长日久的相处,海誓山盟一直热情不减也好,不谈浓烈一直平平淡淡是真也罢,千帆过尽,依然能懂,仍旧有爱,当人生落幕回望这长长的浮浮沉沉的一生时,会笑着对自己说,此生值得,没辜负承诺亦不后悔当初的笃定。


关于不幸

幸福的婚姻总是相似,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如果说上面的美满的婚姻与永远的幸福是双向奔赴,那么被婚姻联系起来的两个人彼此横眉冷对、恶语相向、相互嫌弃,就是不幸。

夫妻斗嘴很正常,斗嘴夫妻那也是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的欢喜冤家,而伊芙林和坤德这一对就只是冤家,而没有欢喜。

而这始终怀着敌意,揣着本可以不隔夜的仇的人,是巧手原本本性善良的伊芙琳,是为爱受伤性格要强的伊芙琳不肯和解不愿妥协。

要说,伊芙琳的丈夫坤德,也确实是自己先制造了导火索,婚前心中有意中人的他,在婚后郁郁寡欢,是他对妻子的冷淡引爆了本没打算做炸弹但本性要强的妻子。才导致后面坤德反过来赔礼讨好,也挽回不了一辈子身处劣势活成卑微的命运。

丈夫坤德是不幸的。

比起伊芙琳的拒绝,说不想当别人的影子,我则认为,坤德的一生,无爱无性无尊严,是委屈窝囊、倍受煎熬、苦不堪言的一生。

我个人觉得,这跟坤德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也许是理亏,但更多的是伊芙琳太强势。玛利亚说,坤德原来是一个英气勃勃的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像一棵碧绿的汁液浓郁的青草,到了依芙琳手里,经过她天长日久的揉搓,已经成了一棵干枯的草了。所以,如果坤德一直是像伊万那样的真汉子,伊芙琳是有妥协的可能性的。

伊芙琳一直嫌弃丈夫和儿子懦弱没有骨气,当日本人召集男猎民下山训练,她说, 我乐得他们离开,让我清净清净。他们要是在兵营里把骨头锤炼硬了,也算我伊芙琳有福气!

当像父亲林克一样英俊勇敢的鲁尼,当众向妮浩求婚,也喜欢妮浩的金得绝望得流下泪来。伊芙琳在当晚把儿子捆在树上抽打。她嫌儿子是个没骨气的人,她狠命的抽打并且咒骂他和父亲坤德一样,都是女人脚下的蚂蚁,只能弯着腰活着,一身贱骨头,活该遭女人的践踏。她非常愤怒,一直把那根树条抽断了才罢休。

其实,她有爱憎分明的一面,会抱打不平,她敢当面怼日本人,她骨子里是一直有着一种侠女的豪情,她完全可以壮士断腕,就算不为丈夫也为儿子,选择融入他们好好生活,可是,她没有!

这从表面上看,她是不妥协,实际上一方面是她耿耿于怀自己不是坤德的真爰,她受挫受伤!为了惩罚坤德,她从来不和坤德睡在一起。 另一方面是她骨子里对父子俩人多少有些缺乏男子汉大丈夫气慨的不喜欢,她生气失望!她是倔强着不将就。她没有想过是她自己强悍的无尽数落使得坤德沮丧成性,她不喜欢坤德的懦弱无能,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如果开始只是不想当影子不愿意委曲求全 ,那感情是可以在朝夕相处日积月累中培养的。所以, 归根结底,她是在了解坤德的性格后,很失望所以不珍惜。

伊芙林强行给金得订了儿子一再反对说不喜欢的亲事,并直接操办婚礼让儿子成了亲。她对儿子说,你喜欢的娶不上,不喜欢的会送上门,这就是你和你父亲的命。结果作为新郎官的金得在结婚当天在得不到想要的和推不开不想要的执念中,选择了在一棵枯树上自缢而亡。

儿子金得是不幸的。

伊芙琳强行操控着儿子的终身大事,打着为儿子好的旗帜,间接的杀了儿子,这不是一个当妈妈的本意,可这就是结果,可惜又可叹!

因婚姻不是良缘,而变得执拗的伊芙琳痛苦了一生,她也是不幸的。其实,如果她愿意,她本可以让那个家美好,她明明可以重新选择好好生活,却硬是要给自己带上无形的枷锁亲手撕碎了生活。


关于执念

自己亲手捏碎美好的,除了伊夫林的要强,还有玛利亚心中的执念。

一向与人为善的玛利亚年轻时多年不孕,她受够了想生孩子的苦,为求怀上孩子不知流过多少泪。

在她终于有了孩子以后,孩子小达西就是她的希望她的一切,她是个用心养育孩子的好妈妈。

善良的儿子达西在金得结婚当天,在金得上吊自缢后,因为同情金得“遗弃”的歪嘴杰芙琳娜, 跪在火葬金得的现场向比他大不少的杰芙琳娜求婚。这让妈妈玛利亚无法接受,她骨子里认为他的儿子可以拥有更好的, 她释怀不了那个落差。她虽阻止不了儿子的决定,但她对儿媳和始作俑者伊芙琳耿耿于怀,从此,本来温柔的她,对儿媳总是言语不善,与好朋友伊芙琳也反目成仇。

她的执念,是开始就不肯接受这个金得不要的寡妇儿媳,她固执地坚信儿子值得拥有更好的。她的执念让她变得狭隘苛刻。

她对儿媳始终存有偏见,哪怕婚后两人真心相爱,她依然对儿媳处处不顺眼时时刁难。当儿媳怀上孩子,她没有用感恩的心感激儿媳怀孕,反而,仅因为一个不值得的较真的氏族陈旧的规矩,坚决不让儿媳留下孩子,杰芙琳娜哭了两天两夜,为了不让丈夫为难,她悄悄爬上一座山坡,从上面滚下来,流产了,她也因此终身不孕。是她顽固不化的执念,让这个本可以温暖幸福圆满的家断了后。

后来他们一直在寻求治疗不孕的药方,但终没能如愿,没有孩子是这对恩爱夫妻的不圆满,也是玛利亚临终时拉着儿媳的手死不瞑目的遗憾。

可见,让这个家坠入深渊万劫不复的罪魁祸首, 无疑是执念, 她本可以让这个家幸福完满的,是她的执念捏碎了美好。

弘一法师说:“执念太深,就变成了心魔,不是毁掉自己,就是毁掉他人,放下执念,就是善待自己。执于一念,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关于分离

伊万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很有人格魅力。俄国人娜杰什卡成为伊万的妻子,纯属英雄救美,否则她沦为妓女是铁板钉钉的事,婚后娜杰什卡是非常爱伊万的。

但由于恐惧日本人对蓝眼睛俄国人的迫害,她选择带着一双儿女逃回左岸的做法,却把伊万推向了孤独后半生的深渊,这对把她从深渊拉回来的伊万太不公平了。

也许她深谙人性,她懂伊万,她清楚伊万可以承受他们离开,她知道他们能逃吧!

当然,他失望,他伤心,他不舍,但是妻儿们心里对传言日本人清理蓝眼睛的恐惧,他是懂的。所以,他虽很失望,但他自始至终都说,不必找。我想,那是成全,不追,那不是放下,而是放过。正如他多次讲的,想走的人,是追不回来的。

当“我”找身为族长的尼都萨满去追,他不追,还说了这样的名言:你去追跑了的东西,就跟用手抓月光是一样的。你以为伸手抓住了,可仔细一看,手里是空的!

情深义重有智慧的伊万是个有骨气的人,他真正是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坚守, 就算在日本人面前,他也还是山里的伊万,他是条汉子,娜杰什卡离开这样的伊万,真是贪生怕死的不值得。

妻儿的离开,他们的绝决,使他变成了沉默的人,只几年光景,他就歇顶了。真是不知道有多少读者为他感到难过啊!


关于不是爱情又是爱情的爱情

说起爱情,不得不提这首尼都萨满为达玛拉唱的这首送葬歌。那是一种充满了破碎与无力的悲伤,也是一场寄存了思念与告别的断肠。

他们的祖先认为,人离开这个世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了。那个世界比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世界要幸福。在去幸福世界的途中,要经过一条很深很深的血河。

这条血河是考验死者生前行为和品德的地方。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来到这里,血河上自然就会浮现出一座桥来,让你平安渡过;如果是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来到这里,血河中就不会出现桥,而是跳出一块石头来。如果对生前的不良行为有了悔改之意,就会从这块石头上跳过去,否则,就会被血河淹没,灵魂彻底消亡。

这首有被震撼我心的歌是这样的:

滔滔血河啊,
请你架起桥来吧,
走到你面前的,
是一个善良的女人!
如果她脚上沾有鲜血,
那么她踏着的,
是自己的鲜血;
如果她心底存有泪水,
那么她收留的,
也是自己的泪水!
如果你们不喜欢一个女人
脚上的鲜血
和心底的泪水,
而为她竖起一块石头的话,
也请你们让她
平安地跳过去。
你们要怪罪,
就怪罪我吧!
只要让她到达幸福的彼岸,
哪怕将来让我融化在血河中,
我也不会鸣咽!

尼都萨满应该是怕藏在他心里的人,渡不过这条血河,才唱的这首深情而悲凉又温暖的歌,这是一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疼痛、衷情与心酸。

想当年,尼都萨满和弟弟林克同时遇见并同时爱上达玛拉,兄弟俩经过射箭比赛定输赢,结果是弟弟获得了胜利赢得美人归,心上人成了弟媳,他们成亲的时刻,他用刀子划破了手指,从那以后,他便将这段感情深埋在了心底,不再表露任何爱意,也不跟人提及,一直单身。

所以,确切的说,他们之间都不能算爱情。只是尼都萨满一厢情愿的一眼万年,心动的那一瞬便是他一个人的一生之念。

在林克意外去世之后,尼都萨满唤起了尘封已久的记忆,他不再打扮的像个女人,他开始注重形象,他让自己恢复了男人的模样。

他会因达玛拉感慨一句,花儿好看舍不得离开,便决定继续驻留原地,直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凋谢,他会因她说梦见一支漂亮的簪子,而想着等安达罗林斯基给她换簪子,他会耐心地用积攒下来的羽毛为她制作最美的裙子,迁徙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跟在达玛拉身后……总之,谁都看出尼都萨满为达玛拉倾注了满满的爱意。

终于,他的执着得到了达玛拉的回应(尼都萨满只是单向倾注给达玛拉的热情,在最初两年是没有任何回应的)但弟弟去世后,哥哥不能娶弟媳为妻是他们氏族的习俗(但如果是哥哥死去了,弟弟可以娶兄嫂为妻),这份迟来的两情相悦被亲人冷言冷语阻碍,不被亲人和族人认可。

这段隐晦的爱意只得在世俗面前止步,终究落得还没开始就不得不结束的遗憾。斩断妄念后的两个人,都因爱而不能而消沉疯癫。

这本书里最孤独的人是尼都萨满,在最好的年纪动过心的人,可以爱时爱而不得,不可以爱时爱而不能。如果你是尼都萨满,你会不会为自己考虑一回自私一回,不顾世俗,给自己刻骨铭心的想要呢?


关于过错

☞自暴自弃的人,无药可救

没有害人之心的维克特,误将恰好穿着野鹿皮缝制的衣服吹叫鹿筒的弟弟安道尔当猎物射杀。

维克特误杀弟弟后,就像被雷电劈过的人一样,看上去呆呆的,他终日沉默着,跟谁都不说话。他除了喝酒,就是睡觉,眼睛总是红肿的。他尤其不能看见安道尔的儿子他的侄子安草儿,一看到他,就像得了沙眼的人遇见了风,眼泪就会哗哗地流下来。

他把那杆杀死了安道尔的猎枪给了继父,他说他就是饿死也不再打猎了,他也不碰肉食了,下酒时嚼的是稠李子干果和鱼干。

没有人责怪维克特,母亲“我”想他消沉一段时间后,自然会恢复过来,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

但,可以很肯定的说,维克特这一道伤口,他是到死也没能愈合。

感同身受一下,这打击实在太沉重了,尽管没有一个人怪罪他,不哀愁的安道尔妻子瓦霞,甚至幸灾乐祸拍手称快。但受到自己的良心遣责的维克特自那以后,对自己的失误一蹶不振,他带着无形的枷锁划心为牢笼,郁郁而终。

确实,在这巨大的悲痛面前,想过原谅自己这一关都真的很难。但,他上有老下有小,肩上还有责任要扛,如果,他能选择放过自己,不自暴自弃,重新振作起来努力照顾好亲人,会让遗憾少一些。可他破罐子破摔,用酗酒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真是雪上加霜之举,他的颓废不作为,既对不起逝者也对不起活着的自己。

我不免感慨,在这个世界上,连癌症都有治愈的可能,唯有自暴自弃,无药可救。

☞知错能改,是可以获得新生的

相比维克特的无心之过,也落得背负了人命的马粪包就多少有些作。

马粪包是主人公“我”的第二任丈夫瓦罗加带过来的族人之一。是个因妻子逃走后酗酒且仇恨一切女人的人,对女儿总是非打即骂。对他们的酋长瓦罗加也不恭敬,常冷嘲热讽瓦加罗为了一个寡妇,把自己的氏族分裂了,说瓦罗加是个罪人。

对“我”氏族的人也不友好,说话带刺做事放肆,他嘲笑拉吉米不是个男人,并且三番五次的侮辱拉吉米,这让所有人都无法容忍他,这次被熊骨卡喉,也是他故意挑起事端导致的。

熊骨卡进喉咙,应该是老天对他阴阳怪气的惩罚,他被折腾的气若游丝命悬一线,身为萨满的妮浩在知道救他自己可能会失去可爱的女儿的预感下,还是为马粪包披挂上了神衣舞动了神鼓,果然啊!她这一跳神,马粪包是起死回生了,可他的命是妮浩活蹦乱跳的女儿交库托坎的命换来的。

妮浩跳完神垂立着,她沉默片刻便为女儿唱起了神歌: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压抑?主人公“我”在和丈夫把孩子送到向阳山坡后,丈夫瓦罗对我说,告诉妮浩,以后再也不能给孩子起花朵的名字,世上的花朵哪有长命的呢?我当时正满怀憎恨,心想没有马粪包的坏举动,交库托坎就不会死,再不想留下马粪包这种败类。瓦罗加说,他不愿意看到跟他在一起的女人流泪,他会让人把马粪包接回他们原乌力楞。

然而,没等瓦罗加实施遣送计划,马粪包却以自残的方式获得了所有人的原谅——他用猎刀把自己阉割了,从此他跟拉吉米成了最好的朋友,妮浩夫妇也不再认为他是不该救的人了。

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马粪包以后真正融入了这个氏族,没有人再对他的过错耿耿于怀。

马粪包直面过错,自己救赎了自己。可见,知错能改,是可以获得新生的。


关于害怕失去

书中害怕失去的人很多,妮浩害怕失去孩子把能使终生不孕的麝香揣在衣兜里;妮浩的女儿贝尔娜因害怕失去生命而逃跑……

把害怕失去表现的淋漓尽致的是达吉米,拉吉米是拉吉达的弟弟,他十三岁那样,他们族一场“黄病”夺去了三十多人的性命,其中拉吉达的十五个亲人死的只剩下弟弟拉吉米一个人。

拉吉米原本是个活泼的孩子,可亲人们的离世,让他变得沉默寡言了,后来他被“我”这个嫂子接到我们氏族一起生活,才慢慢恢复了明朗。

可麻神偏挑细处断,拉吉米却在受惊的马背上不幸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样接二连三的失去,使拉吉米变得非常害怕失去,以至后来他对抱养的女儿也是书里最美的马伊堪疼爱有加,因为太害怕失去女儿,他变得十分的敏感神精质,女儿三十岁也说她还小,不让她嫁人,他这种窒息的父爱,把渴望爱情想要结婚生子向往自由的女儿推向了绝路——懂感恩的女儿早就有了不想活的念头,她生了个私生子代替自己照顾陪伴父亲,随后跳崖自尽。

这朵最美的温室之花,凋零于“荒山野岭”的悬崖之中。她彻底的摆脱了窒息的父爱控制的心囚,魂归山崖,终于奔向了“自由”。

马依堪美貌如花,是书里最美的姑娘,好多爱慕者,善良有爱的她本可以像别的女孩子一样结婚生子,过正常美好的生活,这样的悲剧真是让人扼腕叹息,马依堪是不幸的,而这,是本可以避免的害怕失去的后果。


关于孩子永远是天使

尽管营地隔三差五总有人死去,但还好总是有新生。多少哀愁阴霾,是活泼天真可爱的孩子消除的,是孩子们抚平了忧伤。无尽的伤痛,是被孩子们纯粹稚嫩的欢声笑语治愈的。

一个营地里如果少了小孩子,就像树木缺了雨水,看上去总是不那么精神的。老达西死后,玛丽达怀孕生下小达西,暗无天日的瘟疫过后,爱笑的小达西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唯有孩子,能让人放下尊严委屈求全,如果有孩子,断腿的小达西会忍受不能跟着男人们打猎只能在家跟女人们一起干女人的活儿,如果有孩子,他不会因自尊而自杀,如果有孩子,就算他自杀,妻子再心痛为了孩子也不会果断殉情。

总之,如果有孩子,他们定会选择好好活着,因为孩子,他们会活着。


写到这里,该结束了,尽管我还有很多想写,善良温暖的列娜、好人安达罗林斯基、智慧勇敢的林克、懂事的让人心疼的妮浩儿子耶尔尼斯涅、永远天真如孩童班的安草儿,好心又能随机应变的日本翻译王录,轻佻又霸道的瓦霞……但就像书中说的,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总之,这部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豆瓣评分高达9.0分的右岸。它的百年苍桑与苍凉,它的壮美与善良,在我心中算是挥之不去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