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檐翘角的客家古民居、碉楼
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
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
这就是游人对上围艺术村古韵曼妙身姿
最真实的感受。
闻名全国的上围老村,坐落于观湖街道樟坑径社区,在合围严密的现代都市,上围艺术村显得格外独特。可谓艺术村是由多位艺术家进行创作改造,把村子打造成一个有艺术气息的地方。
作为深圳客家人聚居的村落之一,上围村历史可追溯至三四百年前。据史料记载,上围村始建于清朝,因钟氏、曾氏祖先率领族人迁入此地,在此开基立村,繁衍生息。之所以取名上围村,与当地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因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三面环山,且位于山脚下,像个盆地,村前有樟坑径河经过,村落位于河流源头,上围村因此得名。该村姓氏众多,有从各地迁来的陈、廖、房、林、钟、曾、刘姓等
从原本凋敝破败的城中村到集艺术化改造、环境治理于一体的生态艺术基地,短短几年时间里,上围老村走出了一条城中村“活化”的新路:结缘艺术,实现村落重生。
上围老村位于龙华区观湖街道樟坑径河源头、三面围山,仅有一条宝业-上围路连接五和大道与外界联系。老村仅剩50来栋破落旧屋和4座碉楼,与村民新盖的高楼杂处一域。由于原居民或迁外地或另建新楼居住,旧宅很多长年闲置、废弃甚至坍塌,个别租给低收入人群居住,其中许多租户从事废品收购,整个老村被垃圾封堵,污水横流,隐患重重。
上围艺术村最精彩的展示是入驻艺术家对一座座破旧老屋的艺术“再造”,老村的土墙都彩绘了个性张扬、风格各异的图案,每幢入驻了艺术家的老屋都变成了化腐蚀为神奇的设计佳作,断檐残壁仿佛刻意为之,石臼土垒都成艺术陈设。艺术家呈现的,不仅仅是各自的创作门类,更是一种集体艺术化了的生活方式。在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大都市,这种展示如清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又似乎与都市风格浑然天成水乳交融。
对于老上围人来说,
这里是回忆和过去;
对于年轻人来说,
这里是一个窗口,
通过这里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峥嵘岁月。
于是,
过去和现在就在这样得到了完美交汇。
唯有尊重自然的景观,
才能承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今后的时光中,
它会以一个更鲜明的名字让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