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来家闲坐,上坐让茶,遭婉拒,说是喜欢白开水,解渴就好。
母亲对茶保持距离,只是因为担心喝茶会影响睡眠。
其实,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母亲还是会喝一小杯茶的。所喝之茶,不是那种极致仪式感的喝茶,而是属于寻常陌巷中的烟火岁月中的茶,它舒适,随意,更具有生活气息。
现在每每让茶给母亲,她只有在口渴的时候才会爽快接过茶杯,一饮而尽。在消闲时,想和母亲分享茶味,建议母亲慢慢喝,尝试其中甘味,母亲总是耐不下性子慢慢地抿喝,丝丝的咽。我知道她是不习惯,母亲忙碌了一辈子,是闲不住的。对于闲暇时间,这样文邹邹的静坐闲聊,把个喝茶当回事儿,让时间在品茗闲聊中慢慢流逝,会使母亲感到不安。因为劳碌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把经营生活视作生命的全部,即使在家没事儿时,她也会端详着室内设施再去清洁整理,找事儿做或去绣鞋垫。
当劳作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享受生活便被忘我的母亲无意识地习惯性屏蔽了。
母亲对茶的态度,曾经也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似乎专门去花时间喝茶,是不做正事儿,是在浪费时间!便生起些许内疚和自责。
爱人说:拧巴!生活太严肃,对自己太苛求反而会失去生活中的很多乐趣,在物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要有意识慢下来拓展并尝试多种生活的可能性,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内心,如茶之道:清风明月的物质文化……。
于是,便有蜻蜓点水式的了解和尝试。
说起喝茶,有雅俗之分,它有两层意思,一种上升到精神层面——茶文化,陆羽的《茶经》明确,茶不仅有单纯的物质属性,喝茶上升到精神层面,发展为审美的宗教——茶道,把饮茶当成一种精神享受,通过品饮而悟道,这是茶文化的延伸。另一种便是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说的是茶的物质属性。口干时,喝茶汤能润喉解渴;滞食时,喝茶汤则能消食去腻;心烦时,喝茶汤能除烦解闷;疲劳时,喝茶汤能舒筋活络,提神醒脑。
生活的快节奏,让性情急躁的我更青睐于“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的茶,想来是生活的惯性使然吧!
记忆里,在母亲年轻的时候,常喝茶的。夏季,忙碌的麦收季节,母亲会让我烧水泡茶,泡的是有茉莉花香的绿茶,足足有一壶茶水,送到闷热无比的麦田边,大汗淋漓的父母亲在柳荫下歇缓,端起色泽黄亮温度适中的茶水一饮而尽,两杯喝尽,很满足的喃喃自语:味道真香,喝的舒坦,解乏!
仿佛,日子顷刻之间,因茶而丰盈,知足,幸福。
冬季里,外奶奶会在火炉上熬煮砖茶,黑红色浓浓的茶汤在搪瓷缸里翻滚,火炉上方热气蒸腾,满屋都充斥着特有的茶香。我们罩着满身的寒气夺门而入,被外奶奶拉到到火炉边烤手御寒保暖,母亲则端起一杯浓茶御寒,酽酽的浓茶入口,顿时暖意融融,母亲脸上因寒冷而绷紧的皮肤逐渐变的柔和而有活力,滋味醇厚茶汤活络经脉,提神暖人,从内到外通身的暖意让母亲活泛起来,母女俩的家常话越发稠密。看着母亲喝茶津津有味的样子,姊妹们也争着喝,浓酽的茶汤在我们的口中的滋味是苦涩的。年少不识生活的滋味,更喝不出茶汤的苦、涩、厚、重,感受不出随后甘甜生津、余味绵绵。
庸常时日里,母亲多是忙于生活的繁琐,喝茶仅是解渴,提神,消食。母亲对茶在生活中意义的表达,是朴实而直接的,亦如她的性情。
近年,年近七旬的母亲生活节奏缓慢了许多,孙儿绕膝,终日忙于家庭琐事。常给客人沏茶,帮父亲泡茶,而自己却与茶擦肩而过。
春节期间,姊妹们带孩童走亲访友,家中一下清爽安静了许多,窗明几净,温暖的阳光洋洋洒洒铺满地面,室内宁静而温馨,难得清闲的母亲轻松愉悦,拿着遥控板斜倚在沙发上惬意的换着电视频道。
我 安安静静的泡上一泡红浓透亮的茶汤——聊以慰藉母亲劳碌的身体和心灵。淡淡的茶香中飘散着果味的清幽,飘散在空气中淡淡的果香味儿引的母亲侧目,便告知母亲此茶消极积化滞,健脾养胃。母亲悦然,端起茶杯,慢喝细咽,很仔细的样子。不得不说,喝茶得有闲情逸致。母亲边喝醇厚浓郁的茶汤边回味:有一丝丝陈皮香味儿,喝完还有舒适清爽的感觉,嗯,有一点点甜甜的回味。
是什么茶?挺好喝的!
是小青柑,普洱茶!
母亲问的认真仔细,亦如对待生活的态度——认真,如同修行。
像喝茶一样,不是那种极致仪式感的喝茶才叫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