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控气机与情绪。肝气不畅形成的“肝气郁滞”,是身心失调的常见源头。
诱因多与情绪相关:长期压力、焦虑抑郁、易怒或压抑,会直接导致肝气郁结。久坐少动、熬夜、饮食紊乱等习惯,也会加重肝的疏泄负担。
典型表现有:情绪上烦躁易怒、抑郁失眠;身体上胸胁胀痛、腹胀嗳气、月经不调(如痛经、经量少),或咽部有“梅核气”(异物感),还可能伴随食欲下降、大便不规律。
调理需“疏肝解郁”:情绪上通过冥想、兴趣爱好释放压力;生活中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助气血流通;饮食多吃陈皮、佛手、玫瑰花等理气食物,少碰生冷油腻。
症状持续可在医师指导下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长期忽视可能引发消化、内分泌问题,及时干预才能让肝气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