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2017年是写作变现的元年。传言这一年有大量的作者赚到了钱,有大量的作者因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有大量的作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但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正在很多人为这个春意盎然的时代叫好时,处于圈外的作者却因此产生了比任何时代都更多的焦虑、更乱的迷失和更强的痛苦!
本书是一些文章的合订本,“简书”出品。作为国内年轻且富有活力的原创社区,“简书”对其发布的优秀文章进行了第一次合订,从写作的情怀、写作的心法和写作的体裁逐一展开,不乏真知灼见和经验之谈。作者或为“简书”专题主编,或为“简书”当红小咖。虽然写作风格和笔力各有不同,但是如果非要为他们集体选定一个标签,那就是书中所说的“小有成绩”,其实通俗地说就是全部变现。不同于成名作家谈写作,这些作者就活在你我身边,读他们的经历和观点别有一番感同身受的味道。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作为国内较大的写作聚居平台,简书聚集了大量写作新人。如果谁想以教习写作为生,那可以说得“简书”者得天下。不过,作为刚刚加入写作的小白,可没人想当别人的韭菜或羊毛。但写作的坑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想清楚为何而写作,那学再多的方法也避免不了你即将堕入的痛苦。
为什么而写呢?《爱上写作》的作者们给出了几种回答:一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写作。每次有了独特的想法、奇妙的情绪、写出来,形成作品,分享给这个世界,这让人快乐。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写作。写作有助于自己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世间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一旦提高了思维能力,顺带着也就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为了名利而写作。与那些大大方方赚钱的人不同,写作者总是有种遮遮掩掩的气质。其实追求名利并没有错,而且正向的奖励还有助于坚持写下去。
如果你的写作只是为了提高自己,顺带点缀世界,那就要踏踏实实不忘初心;如果你的写作是为了取悦大众、博取名利,只要积极向上,让人喜闻乐见、通俗易懂也没什么不好。正如童书故事需要人去写,鸡汤故事一样需要有人来写,关键是不要脚踩两只船,更不要寄希望写诗来赚钱。要么去赚钱,要么去写诗,互相羡慕只会互相伤害。要明白,艺术和商业虽然有交叉,但区别还是很大的。大部分初学者的痛苦都是这种认识不清造成的。大部分初学者也都要跨越这个阶段才能真正发挥出潜力。路有两条,人只有一个,也许它们终究会融合,但当下必须做选择。
避开这个最大的坑后,《爱上写作》从细处出发,在技法上不断对困扰你的痛苦开炮。比如对副词的看法。凡学写作的人几乎都看过《写作这回事》这本书。作者斯蒂芬·金最让人难忘的忠告就是“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加上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加持,相信没有多少初学者敢质疑为何不可用副词。可有时又实在没法去避免,真是苦不堪言。对于这个痛点,《爱上写作》的作者进行了有力地分析,提出少用副词的观点来源于西方作家注重细节描写的传统。比如:
他愤怒地吼叫:“滚出去!”
“滚出去!”他双目圆睁,脖子上青筋鼓起,像蚯蚓在皮肤下蠕动。
前者使用副词,句子更加概括和简短。后者没有副词,句子更加具体和舒缓。不使用副词就需要利用更多的动作或细节描写来表现情绪。至于哪种更好,则取决于读者更愿意接受哪种风格,读者的心境是否紧张,读者是否更有耐心。
在体裁方面《爱上写作》对小说、散文、书评、剧本、诗歌均有所介绍,而相较于对其他文体的探讨,《爱上写作》对小说的感悟尤其深刻。这可能与收录的文章均出自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专题的主编有关。例如紧紧是关于节奏的探讨就列举了句子、对话、情节三种情况。像是节奏舒缓时适合写长句,节奏紧张时适合用短句;对话不要破坏故事的节奏感,对话中应适当加入心理、动作、神态或环境描写来避免出戏;情节平缓时金句有利于人们继续读下去;情节设置要画出节奏波浪线并力求均衡等等。创作过小说的人一看就会知道这都是非常实在的良心建议。
说到良心之作,不得不提其中短篇小说主编梅珈瑞的文章《浅谈短篇小说创作》。这篇文章代表了全书所有作者的精神气质,即以赤诚之心讲真人真事。她说“文人相轻,全都憋着坏,一水儿的缺德带冒烟儿,脏心烂肺的,没几个好人。”说这话可不是因为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一个小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个馒头就是句号。
她鼓励大家多用句号。说完立刻怕有人站出来反驳,才诅咒发誓地表达:建议不一定对,但肯定是出于好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下的意见环境中,敢于掏心掏肺地说出点观点要冒多大的风险。可以说,这些小有成绩的作者,绝对都是表达上的伪装高手,而在这本书中能够袒露心声,把成长的经历和创作的思考扒开给大家看,显示出了对读者最真诚的尊重。
多说一句闲话。梅主编到底是男是女我并不确定,正如不确定她提到多用句号那篇文章是不是我写的,用“她”来指代只是个人感觉。其实我倒希望她是个女子,这样更为文章增添了几分痛快的豪爽。梅主编说有些人写的文章假的很,举的那个例子真叫潇洒。她说“电视上总演,一女的因为某事气不过,端起白酒杯子,咕咚喝下去一大口,紧接着,保准儿得咳嗽,眼泪含眼圈儿。”其实呢,不管男的女的,第一次喝白酒是很少有人会咳嗽的。
仔细回想还真就是这么回事,起码我第一次喝白酒就只是觉得辣,想赶紧吃点别的缓解缓解,真就没咳嗽。你看,写作可真是要处处需谨慎,时时该注意的事啊!另外,这句闲话也并不多余。梅主编就说,废话见工夫。高级的文学作品中闲话往往隐藏在心理活动之中,使文章的韵味更加悠长,主题更加深刻。
因为《爱上写作》是多个作者的合订本,所以几乎每个人都会谈到一点自己的创作方法,这无形中起到了相互借鉴的作用。就拿开头为例。有人提出要靠优美的文笔、幽默的场景或者是悬念的故事开头;有人则认为应该避开大众的写法,让开头直戳读者内心。摘抄一例:
写过太多关于您给予的爱,却从未言过您那无情的转身,我说:“爸,您等等我!”而您却仿佛没听见我说话,无情的转过身去,让我看到的只是您倔强的背影。
这句开头就并非一家之言,包含着优美的文笔、悬念、画面和直戳人心等几个要素。读起来平和中带着疑问,吸引人读下去。如果我们能开动脑筋,相互对比,相信能从书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除了各种具体的写作手法,《爱上写作》更有价值的是这些刚刚崭露头角的作者现身说法,他们集体回忆了在写作路上遭遇的痛苦和无助。这些鲜活的例子会给黑暗中摸索的后来者以力量和警醒,会让焦虑者知道写作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言。那些一年或几个月就实现变现的作者,他们以前和现在在写作上的投入和痛苦也并不比任何人少!
我们都知道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写作需要时间,删改需要时间,收集资料需要时间,思考结构需要时间,写不出来抑郁需要时间,写出来没人采用疗伤还得需要时间。到处都需要时间,写作哪里有什么速成呢?
在书中,那个因为写作占用时间和精力而失去女友的故事非常让人感动。那种痛心和无力感能直接刺入人的心房。甚至这个故事的引用也有挽回的嫌疑,但正如作者所说,那是“无可挽回的分手”。这是他的痛,也是写作之痛,更是写作者之痛。也许正是这种充满痛意的自我剖析才是本书最大的价值!
朱自清曾说,“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这似乎是实际的需要,细想却绝非'实际的'”。只有真正战胜了痛苦的作者才会迎来曙光,也只有把写作之痛沉淀为生命的能量,我们才能爱上写作。希望《爱上写作》能够在创作的路上对你有所帮助,正如这本书的初衷,无论是初入写作之门的小白,还是有了一些积累和进展的初学者,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写作的快与乐,悲与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