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过:“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货币带来的东西或者是自由,但是货币也不能完全的代表自由 。衣食住行的一切都是由金钱来支撑,但是虽如此,但是否只要有巨额财富,人就能够获得自由呢?我认为不是,也相信不是。我认为人的价值,人的幸福不是可以用金钱来买到的东西。
比如,拥有了巨额的财富,但却找不到爱的人,没有能够称得上是知己的朋友,甚至被大家所厌恶,这都是极大的不幸。即在人生的三大课题里,会被工作的课题、交友的课题、爱的课题而困扰。
我们会因为工作的价值而苦恼,也会因为没有知己的朋友而失落,更会因为爱的关系中快乐、痛苦、迷失。而这些都是人生的羁绊,我们也想要在这些课题中获得认可,得到价值的肯定。
但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大前提却是: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所以,真正的自由是,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
2、不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平时我们做一件事情,都是希望得到喜欢的人的认可,希望被身边的人接纳,而这种需求还会被我们认为是很自然的欲求。但是,在阿德勒的理念中,他认为,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在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句话:“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你就活在自己的人生中。要说为谁活着,那当然是为你自己。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在我婆婆和家人的相处模式中,我就看到了一种相处模式,我婆婆希望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是某人表示菜哪里咸了一点,她会赶忙解释,或者说不知道就怎么放咸了。她这种在意别人的评价的小心翼翼,她自己是很难受的,因为家人的品味不一样,她无法满足所有的人品味,而她收到的评价就一样,她的心情也会因为评价而不一样。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而婆婆就是这样,她无法主张自己就是咸厨师,也无法主张自己就是淡厨师,她会随时跟着别人的评价而动,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3、如何活出自己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平时做为父母总是会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
我和孩子有很多次都会因为手机的问题发生争执,最开始我认为自己是为了他好,也是希望他能改变,变成一个不玩游戏的人。但是当我看了课题分离这篇章的时候,我才明白,我对他玩游戏的愤怒,其实是因为我觉得他没有满足我的支配欲望,因为他不听话,不改变,一意孤行的继续玩。还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我说的为他好,其实了是希望他变得更好,将来能减少我的麻烦,能有更多的资源能照顾我。仔细想了想,这是我把课题混乱了,我把自己做为妈妈教养引导他的义务尽到,最终他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这是他的课题。将来他有什么样的资源,是他的课题;而能不能把自己好,那是我需要去面对的课题。用课题的方法来看待亲子关系,能更加客观,也能更加的准确的去判断什么是对孩子的真爱,什么是为了父母的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