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为基层松绑减负提供了制度保障。作为基层政治生态的"护林员",乡镇纪委必须主动扛起监督责任,以"三个强化"推动减负规定落地见效。
强化靶向监督,揪住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前,形式主义披上了"数字化""标准化"等新外衣。某镇村干部反映,手机里加了28个工作群,每天要花2小时应付各种"打卡""留痕"。乡镇纪委要建立"负面清单"监督机制,重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度留痕等突出问题。通过明察暗访、大数据比对等方式,让隐形变异的形式主义无所遁形。
强化制度执行,筑牢减负增效"防火墙"。要推动建立"三审三减"机制:审文件会议数量、审督查检查事项、审考核评比项目;减重复报表、减过度留痕、减无效流程。某镇纪委推动镇党委建立"无会日"制度,压缩会议30%,让干部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解难题。
强化正向激励,树牢实干担当"风向标"。减负不是减责,松绑更要赋能。乡镇纪委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制定履职免责清单,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同时,将减负成效纳入政治监督内容,对搞"一刀切""层层加码"的严肃问责,推动形成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
整治形式主义是一场持久战。乡镇纪委要以《规定》出台为契机,既做"减法"消除负担,又做"加法"激发干劲,让基层干部真正从文山会海、过度留痕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去。(坎市镇 陈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