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朋友圈是微信的典型标志,晒孩子,晒工作,晒美食,晒商家活动等,朋友圈可以晒一切。当然,在微信最初使用的时候,一个晒可能获得不少点赞,后来把点赞发展成为一种商业行为。积攒可以免费领商品,那些年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过如此行为。可能喜新厌旧是人的本能,后来,人们对于这种商业行为产生了免疫力,由最初的疯狂点赞到现在的无动于衷。
微信朋友圈也开创了一个职业——微商。在朋友圈里,有不少朋友不间断的进行更新商品信息,可以说,在朋友圈应有尽有,甚至连疫情期间异常紧张的口罩,在朋友圈都充足供应,不得不佩服微商的能力。那些年,为了支持身边的微商朋友,谁还没有买过几件微商产品。时间久了,微商已经成为一种固定职业,他们拥有庞大的朋友圈,对,每一位微信好友,都是潜在的客户。微商不断刷朋友圈,微信人员渐渐多了起来,遍布全国各地,朋友圈看不过来时,最先屏蔽的是微商,因为产品不需要,所以无关紧要。
微信随着工作群的建立,有时候群多达几百个,群内大量信息的占据着手机内存空间,影响手机运行。实在看不过来时,就选择退出一些群,发现并没有影响到什么,也有没什么当初的惋惜了。
微信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很多单位选择用开通公众号来宣传自己,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做了什么工作,在公众号平台都有动态更新。有的单位为了扩大宣传面,规定每个人必须在朋友圈转发单位的各项宣传活动。于是,一时间,认识一个单位的人多一些,几乎同一时间在朋友圈刷屏,而且是一模一样的信息,着实让人头疼。微信朋友圈由最初的晒个人、晒生活等有趣的信息,发现成为只转发官方信息,我称这样的朋友圈为“死圈”,即朋友圈没有任何价值的信息,甚至没有一点趣味性。为了节省刷朋友圈信息,很多人选择屏蔽这样的朋友圈,即不看他的朋友圈,一键设置,方便快捷,且对方不知,也避免了熟人间的尴尬。
后来,觉得朋友圈越发的不公平,当我们在天南海北地晒自己的状态时,身边的人们都开始在朋友圈不发任何东西了,亦或莫名其妙地就看不到对方的朋友圈了。小林老师选择的做法就是对朋友圈是一条线的朋友进行清除,不知是巧合还是必然,一个人生命停止的象征也恰好是一条线。于是也去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成为一条线的朋友还挺多,于是果断删除。人生是一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朋友如此,朋友圈亦是如此。
朋友圈的关系其实也象征着朋友的关系,在微信朋友圈里那么多人,能经常互动的却少之又少。朋友很多,我们却很孤独,当一个人想找个人聊天时,却发现竟然找不到几个合适的人。我不喜欢倾诉,因此也就没有这样的烦恼,大多数人找不到倾诉对象时,会选择刷短视频,刷着刷着就忘记了烦恼,短视频迅速占据人脑的大部分空间,当然,这也不是我的爱好,不过,此刻,全民都在刷短视频,值得警惕!
朋友圈也能知冷暖,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患病之后,会选择在朋友圈筹集医疗经费。每个人小时候都做过一个梦,就是每个人给我一点钱,很快就会富有。若干年后,这个梦居然在朋友圈实现了,不过不是富有,而是救命。最初,看到这样筹集医药费的信息,我都会捐助,金额不等。可是,后来,不知道是人们患病的频率太高,还是朋友圈很近,这样的信息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经济负担,于是选择性的捐助。现在,估计更多人对于这样的筹集,针对陌生人来说,无动于衷者居多,因为这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当事物发展成为一种现象时,个人的能力是微不足道的。
朋友圈里未必是真朋友,除了身边熟识的朋友外,还有一大部分未曾谋面,可能是因为某些缘分,成了朋友圈里的彼此。有些朋友还真的不错,相信假以时日,线下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因为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着同样的爱好和趣味。
朋友圈逐渐从繁华走向荒漠,为什么这么说呢?放眼望去,刚加的一些朋友,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慢慢地就不一样了。好比同学聚会后,彼此都热情的留下了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却从来不登门拜访也不曾打一个电话寒暄几句。朋友圈也是如此,加了微信好友后,却想不起来嘘寒问暖,偶尔到了佳节时刻,才会群发式的问声好。朋友圈的热情在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漠然。
“慎独”这个词一度很流行,人们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时代很喧嚣,人们却很孤独,享受孤独后来成为对“孤独”的一种冷处理方式,在朋友圈里,渐渐地我们再也看不到狂欢时刻了,大抵是把孤独在内心化解了。
朋友圈也讲究公平,我点赞小林老师的做法,首先提前告知,而后删除朋友圈是一条线的朋友,不,不是朋友,是人。当我们还热情地在发朋友圈时,熟不知我们早已离开了别人的朋友圈,对,做人一定要有脾气,礼尚往来是必然。
在朋友圈里,我们的朋友很多,多到遍布各地;我们的朋友也很少,少到没有人点赞。朋友圈里的是是非非,其实是朋友对真实的告白,我们的朋友圈看起来繁华无比,实则一切都在慢慢减淡,淡到视而不见,淡到充耳不闻。慢慢地,在朋友圈,我们娱乐的只是自己。
2020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