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读书笔记
本书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麦克阿瑟天才奖"获得者赛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探究了穷人之所以缺钱忙碌人之所以缺时间的原因。
这本书篇幅比较长,又是经济学方面的专业书,读起来比较费神。我断断续续花了三天的时间才看完。要理解书中的精髓,首先得明确两个概念:1."稀缺心态"即稀缺是一种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2."带宽"即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人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人们的执行控制力。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稀缺心态是一些稀缺的根源。论述了稀缺,可能得到一定的专注红利,但同时又因为过于专注某一点而会造成管窺的"失"。第2部分:贫穷和忙碌是如何让"带宽"变窄的?稀缺即没有余闲。在稀缺的状态下,我们会产生管窥心态。我们会更加关注当下,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借用行为。而当我们借用时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了更深的坑。稀缺陷阱,源于人们将可预见的事当作突如其来的事情处理。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拥有余闲,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机制。第3部分: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我们要包容穷人的不当行为。设计有效的预警机制,让穷人提早为未来做准备。节省带宽的教育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在解决时间上的稀缺,主要是要安排余闲时间,不能将时间日程计划安排得过满,要留有应对突发事件的余闲。
书中列举了许多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论证其观点,应该说这本书是有根有据的经济学著作,对贫穷的根源和时间管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不过比较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