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是20年。我在被奉为神坛的教育教学岗位也躬耕20年了。期间,感触颇多,最深之笔莫过于无奈。
这种感觉就是一股冷空气,在深秋某个不知名的夜晚进入我的躯体,开始压迫我的神经元,分割我的精神世界,充斥着肠胃,瞬间腹胀如鼓。我扶案揉腹,一股浊气奔涌而出!
初登讲台,我书生意气,傲世万物,不羁世俗。暗自发誓要披荆斩棘,用知识画圆,用人格魅力为方;以规矩度广,以楷模量袤,绘制蓝图,引领学生奔赴美好世界。
遗憾的是现实并不随着我的意愿而呈现,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中断学业,继续延续着父辈的生活方式。我痛苦不堪,思虑自己努力不足或缘木求鱼。为此,我尝试了力所能及的教法,践行了莫衷一是的教育理论,结果依旧!百般不得其解,于是就猜测答案也许隐藏在学生的小学阶段。
怀着这样的疑惑,我在小学待了六年,且一直站在教育教学生活的前沿,先后带过三个不同班级的课,但结果仍然一样。任凭我怎么努力,总有一部分孩子会踏入学困生的行列。
这时,我又怀疑基因决定了孩子的成绩及行为表现,可很快我否定了这种猜测。理由很简单,这些孩子都沟通无碍、口齿伶俐、动作协调,生活无障碍。
看着种种疑虑均被否定,我就后悔自己离开初中去小学教书的行动。所以,有了再回初中一探究竟的决定。天遂人愿,我又回到了初中校园,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
在这段时间,我将视觉转向孩子的家庭。一学年里,我不定时进行了多次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让人难忘的场景,听到了让我揪心的消息。
我将家访得到的信息和孩子的行为举止,生活、学习习惯进行比照,发现二者存在这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了便于我继续深入探究,我将孩子的家庭生活定义为“家庭生态”,将孩子与监护人存在的共性行为定义为“原生态家庭行为”。
经过细致观察,我发现家庭生态和原生态家庭行为存在着因果关系。于是,我大胆尝试给孩子一个全新的环境。我以美化教室环境为着力点,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为抓手,着力从习惯上改变孩子,从思想上引领孩子。很快这群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衣着举止也有了很大改观。
可每次收假后,部分孩子似乎又在一夜间回到以前,这让我万分沮丧。
沮丧中,我翻阅了诸多相关资料,终于明白了家校合力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既然家校合力如此重要,但真的很难实现。因为我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根本无力左右家长朋友的教育行为,更无力革新家长朋友的教育思想…
想到这里,我感到莫名的孤独。希望连同忧虑一并馄饨在深深的夜空,透过玻璃,我隐隐听到孤独者的声音,不高但纯粹——教育需要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