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户人家对他自己来说不是很特别,他就象当时千家万户的人家一样,都是在过着自家的日子,只是没有想到在以后的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竞争中,有很多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
我记事特别早,很多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我家的西侧没有邻家,不远就是一条大马路,每天都是来来往住赶集的人经过。那天中午,远远地看见外公顺着那条马路来到了我家。当母亲做好饭菜端上桌子开始吃饭的时候,外公竞哭得眼泪沾湿了长长的胡须。当时我慌乱得怔怔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吓得连饭都不敢吃,后来才知道外公又被拉去批斗了。
外公长须垂胸,有名的美须公,福相端庄厚重,不仅耕种有方,经纪生业,相牛经生意也远近闻名,摸牛看牙口更是一绝。有次在外公家,我唱着:上看一张皮,下看四只蹄。前看龙关广,后看屁股齐。外公说:你跟那个唱来的?“我妈教我唱的”,我扭着屁股说。“你看教什么不好,偏教孩子唱这个”,外公指着我对外婆说。“来来,过来”,外公让我到他的身边。他比比我的前额,摸摸我后脑勺,拍着我的后背,捏捏我的屁股和腿,又拉着我的手臂,还让我张开嘴看着我的牙齿,还转了一圈。“他又不是一头小牛,让你看的”,外婆说。“幸亏不是牛,他可不是干活的材料哇”,外公停下来说道。“什么牛不牛的,有空还不去牵牛喝水”,外婆说。
我跟着外公牵着牛去喝水,外公蹲下指着牛说:眼要圆要大,眼白与眼瞳仁要连通,脚大屁股阔,毛短脖子长,才是好牛呢?对着我说:你不行,大瘦了。正说着牛拉了一泡粪,外公见了说道:母牛一夜粪三堆,一年生一子;一夜只有一堆粪,三年生一子。又说:母牛乳红毛白则多子,乳黑而疏则无子。后面什么牛的九子、三宽、三平,外公说的太多,我就没法记得跟着学唱了。
后来,我听母亲讲了很多外公的故事。那时,外公做着生意和相牛的经纪,雇人赶牲口,还在家做油面。置的田一年比一年的多,自己种不过来就租给别人,舅父和二舅都能去上学读书。二舅读完农中,舅父也差不多读完高中,只是那时外公划为富农,他们不得不停学回来务农。租种外公田的人成了贫雇农,得到了翻身和解放并当家做主。有的参加了工作组,有的当上了干部,开始清算和斗争富农地主。
母亲讲起这段经历直掉眼泪说道:我的父亲养我们兄弟姐妹一群十多个,只落下一个哥哥三个弟弟和我一个女儿共五个兄弟姐妹,其它都没养活夭折了。早先的日子过得艰难困苦,可除了勤扒苦做起早贪黑外还节衣缩食,不浪费一粒粮食,掉落地上也要捡起来。做什么都是勤劳苦干不落人后,争气做人。可刚刚买多田地租给人种就划成了富农,好日子没过上一天,家里的田地就被分了,收缴了工具,连做油面的盆啦面架啦什么的都没收上缴充公了,连多的粮食也拉走。
以上母亲对我们讲的都有好多次了,每当讲起来还不忘家里的那头驴。外公早些时候还雇过人赶牲口,舅父从学校回来就开始赶牲口。母亲说舅父最后一次赶牲口是花园(孝昌县花园镇),回来的时候在磨山驮回一盘红石磨。除了家里牛充公,那头牲口也被充了公,因那头驴不能耕田成了一头没人管的散驴。从那以后还经常跑回家,外公也不敢收留,几个月后吃了红花草籽,肚子胀气死在门口冲的河沟边也没人管,为此外公在心里心疼了好多年。
从那之后,外公不得不放弃了相牛经,也不能做挂面,蓄起了胡子,有空就种种菜,显得更加厚重稳实。记得小时候我经常扒弄外公的胡子玩,每次去外婆家,母亲总是先叮嘱不许扒扯外公的胡子。外公时不时地被通知去开会,参加义务劳动,冬天修渠挖沟出差,还有思想教育改造学习。一直到了一九七八年,外公终于摘掉了几十年来的“地富反坏右”黑五类的帽子,结束了各种的义务劳动和批斗改造。也是在那一年,舅父迎来生活的转折和新的选择。
舅父一生也是坎坷,家背富农成分也只能高中结业回家赶牲口,后来牲口充公。当舅父跑完最后一趟把手中的六块大洋交给外婆,说留着就是一份念想。外婆当时为了安全怕涉及抄家,转移给我母亲保管。即便在以后的生活里,不管有多艰难也没有想着去动用过。几十年后,我见到了那六块大洋是在外婆临终前,母亲把银元交给外婆的时候。大头五块、小头一块,大头的是有袁世凯的头像,小头的则是蒋介石的头像。这是后话。
舅父一生三娶,最后为了儿子读书离异,一直孤单到老。一娶的老婆因不满家庭遭受批斗和排挤,忍受不了遭人歧视离家逃走,没有孩子。二娶是杨家带着一个继子的舅母,十年生一子二女。在表妹不到一岁的时候,因肾病离世。记得三娶的舅母是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病故,我己经能记得很清楚和知道很多的事情。
在三娶舅母的第三年,表哥初中毕业,因属五类家庭不能读高中,被迫回家挣工分。在一个十月初霜的早上,表哥正跟着老农种麦子耙地,收到了取消“地富反坏右”帽子的通知,标志着舅父摘帽、表哥恢复上学。这一天舅父表哥激动无比的父子俩开心极了,当天表哥就去了学校。为此,舅母和舅父产生了激烈的争吵,一个要孩子去读书,一个主张孩子在家挣工分。最后,舅父含泪让孩子继续读书,忍痛割爱让舅母离了家。我很理解舅父的决定和选择,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重走自己的老路,承受生命之痛。
在我记得,舅父一人挣工分养三个孩子而年年超支,生产队里干部要年年扣掉外公的收入抵扣舅父的超支。舅父年年劳动、年年超支、年年贫困,生活年年沉重。
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看见舅父因脚底肿胀,原以为不知是长了什么东西去医院检查。因不能走路坐在地上痛得流泪,外婆也在旁边哭泣,引来一群人围在那里。可能是因为舅父疼得流泪捶着不争气的腿太过用力,还是因为肿胀过度撑破脚底穿头流脓,地上一滩流出的脓血里竞流出一根粗长的炸树刺。可见劳动的强度,因长期在水中浸泡犁田而麻木,扎进了树刺而不自知。从一个生活的侧影,道尽辛酸和苦泪。
那个时候生产队里经常抗旱抽水,抽水机要先灌引水才能抽水。一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管怎么灌水就是不行。最后,这个任务派给了舅父,别人都收工回家了,也不管舅父怎样拼命灌水还是不行。没有办法舅父喊来表哥帮忙,尽管两父子接力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也是无济于事。好在最后俩父子摸着黑色的橡胶管捡查,才发现抽水的橡胶管道有一个破洞,是破洞漏水才抽不了水;可没有人告诉舅父橡胶管道那里有一个破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抽水灌水的例子而己,更多类似的,太苦太累太脏没人干的活,更是数不胜数如同日常,都和舅父有份。
生活的重担压着舅父的脊梁,有空或者闲时,舅父挑担送货贩买做点零用钱的生意。出门挑着一百多斤的重担,靠着自己的两条腿,南挑北走,东来西往。有时出去一天或者几天。为了省俭费用和方便,出门带上几块糍耙,在路上烤着吃。在寒冷的冬天就连表哥在学校里,因舅父穿着破旧的棉袄,经常在街市卖菜而遭别人的嫌弃和白眼。
不管生活是怎样的窘迫,舅父经常对着我们这些孩子们说,穷不怕,就怕不长志气;书要读好,做个人上人。年轻吃苦受穷算不了什么,不学习一事无成,老来受苦挨困,那才是真苦,苦似黄连呢?尽管舅父为了儿子读书,不惜舅母离开了家,也供着表哥考上大学读医学院,后来成了医学教授签了美国绿卡。
当表哥考上大学,外公及一家人是何等的欣慰。当供表哥读大学,虽然生活依旧困难,但一家人充满了期待和希望。外公早年因为买田置地,想着勤劳致富发家,然命运不济,没有两年的富裕,却背负几十年的富农帽子。舅父也是中途被迫提早退学,不能读书参加考试或分配工作。遭受着生活的磨难和欺凌,倍受煎熬,一生曲折,命运甚是坎坷。
租种外公田地的有户人家,因是贫雇农,他家有兄弟俩,因参加了土改工作组和当了干部,对外公一家寻畔欺压批斗,花样不穷强迫斗争的几十年里,人性和本性就是这样地在他们身上表露无疑。
我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过生活的磨砺,阅历就是一面镜,种种的不顺和不公也得到了参透和领悟。外公和舅父一生善良,勤勉敬人,劳动持家,生活困苦,家庭经营也是自尊自强,不因生活的巅簸而废其生的希望。我也是因为舅父是富农的成分,社会简历通不过,不能入团评优,在人面前羞于提起而从无怨及。不是富农而有多可恨,而是旧社会制度剥削的本质可恶,不公的旧社会必须被推翻和打倒。毕竟舅父读过书和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影响,使我和舅父有许多的交集,感伤许多的往事。舅父对我谈及最多的地方是人生,在一起有讲不完的话题,以及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感怀和赞许,让我对生活和生命有更多的领悟。
当舅父去世,遥远的记忆里,生活里的外公、历难中的舅父,以及我对命运的不甘,一刹那在我的眼前涌现。外公静静坐在那对生活的静默,舅父因为生活挑着重担在雪地里行走江湖的情景,父辈的艰辛,历历再现,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失声痛哭。我的沉沦、外公舅父、父辈的生活,和着我命运的不甘,在那一声长哭中一并渲泄。生活些许的沉重,让我伤及感怀;也有更多的理解和对生活生命向往更多的美好。
分田责任承包制是在外公摘掉“地富”帽子的第三年,二舅在放开市场后也开始了相牛经生意,承继了外公的那套绝活相牛做着经纪,也是风生水起,外公也能轻松快活地度过了他的晚年。
几十年后的今天,社会变化己天翻地覆。可能是那户人家万万不能想到,那个时候他一个说一不二的干部,沦落到自己的儿子连媳妇都娶不上。看看“地富”的后代,真是天上地下,不能比呀?
舅父的晚年去了县城养老,与市医院上班的女儿一起生活,过得安逸舒适。喝茶、聊天、打牌、看皮影戏,偶尔回来乡下,怎么看都有以前下乡干部的气派。那个虐待外公舅父的那户人家,随着分田单干到户,以前干部的各项优势、各种优待也以弱化不存。自家单干的田地也得自己劳动,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仅自己体力和劳动跟不上,还得为生活奔波,为衣食生计发愁。晚年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儿子连媳妇都没娶上,晚景惨淡得无比凄凉。
后语
很多人问:为什么地主富农的后代都能富,还优秀?
我认为是家庭基因和养成的家庭生活习惯决定的。过去的有钱人之所以有钱和富有,是因为他们有着常人不同的过人之处,聪明、能干、重视教育、有传承治家的好习惯、好家风、能自律地生活。富裕的家庭重视教育、有学问、好学、肯干。家产被分后,家庭教育没变、传承没变、家风没变、好的习惯没变,后代优秀、容易发达。
过去的那些穷人,不见得都是因为被剥削和受压迫,很大的程度上还是自己的很多原因,不能争气、不能节制、懒惰、贫穷的生活散乱无序。虽然在土改时平分得到了一些财产,在后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中竞争不过人家,又混得贫困起来,而且越来越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代人的成就,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培养,接力传承好的家风,改变和形成好的家庭基因,才能在社会上适应生存,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能一枝独秀。
……………………………………………
另记
本篇我只想写那户人家,在新旧交替的社会中因是贫农,生产队人民公社时期当着干部,后来在分田责任承包制的市场经济竞争中,生活渐归平常,依旧过得惨淡。一些人人事事,说一说人生须勤勉努力,好学不倦,为人正派善良,始得长久。但开篇就是我的外公和舅父,篇幅还那么长,主线讲述的那户人家反而在后尾只是数数不多。我觉得和发现,这是一种写作结构上的改变和突进,很是意外。有时候在无意中也有发现和收获,只有笔意不停,收获和意外、惊喜总会不期而至。